“年紀大了,找工作真是難上加難。看到公益性崗位的招聘公告,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了名。雖然工資不高,但有社保,上下班規律,還能照顧家里,心里踏實多了。”通遼市科左中旗保康街道的勞動保障協理員文銀枝,說起自己現在的工作,臉上洋溢著平靜而滿足的笑容。
這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許多像文銀枝一樣的大齡失業者、就業困難群體的心聲。在科左中旗,公益性崗位發揮著“穩就業、托底線、救急難”的關鍵作用,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
公益性崗位是指由各類用人單位開發,并經旗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用于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非營利性基層公共服務類、公共管理類崗位。
今年以來,科左中旗堅持并做好公益性崗位開發及管理工作,不僅通過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宣傳公益性崗位,更在“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街道、社區等線下場所反復宣講。從崗位開發流程到安置對象條件,從薪資待遇到辦理方式,每一個細節都清晰明了,確保信息觸達最需要的人,促進崗位與人之間的精準對接。
“公開、公平、公正”是科左中旗開發公益性崗位一以貫之的原則。科左中旗人社部門采取“面向社會、自愿報名”的方式,嚴把“入口”關。依托“內蒙古智慧就業服務云平臺”,對每一位擬安置人員的勞動關系、失業信息、社保繳納情況、是否辦理營業執照、有無違法犯罪記錄等進行細致核驗,再對報名資質進行復審。同時,聯合用人單位組織專項面試,按成績高低排序,并結合崗位實際需求進行調劑匹配,確保人崗相宜。
截至目前,科左中旗已通過入戶走訪、數據比對等方式,全面摸清轄區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底數,并積極開展各類就業服務活動15次,為1340人次提供失業人員跟蹤服務與就業困難人員援助,成功幫助162名失業人員再就業,152名就業困難人員找到工作。2025年,更是兜底安置了49人進入公益性崗位,目前在崗人員已達186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考慮到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年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的特點,科左中旗還貼心地為他們“量身定制”了崗前技能培訓。培訓內容豐富實用,涵蓋政策法規、職業道德、崗位技能以及責任意識教育等方方面面。通過系統學習,幫助大家調整心態、提升素質、提升業務能力與服務水平,更快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
“這次開發的城鎮公益性崗位,緊扣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的脈搏,不僅為基層增添了新鮮血液,也為勞動保障工作注入了新活力。”科左中旗人力資源和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海蓮介紹,“看到越來越多的就業困難群眾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穩定收入,我們由衷地感到欣慰,這也是‘小崗位’服務‘大民生’的深刻價值。”(包烏蘭、鄧智亮)
來源:通遼市人社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