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誰也沒想到,一個修在雪山之上的水電站,會引發國家間如此激烈的輿論波瀾。
去年中國正式批準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總投資超過一萬億元。
如今,這項工程正式開工。
然而,就在工程啟動的消息剛剛傳出,印度國內就炸開了鍋。
媒體集體上陣,政界頻頻發聲,種種“擔憂論”“水戰論”“生態威脅論”撲面而來。
仿佛中國在自己國土上建設水壩,不是為了發電、抗災、民生,而是專為“卡住印度喉嚨”。
這不禁讓人想問一句,中國建設水壩,真的和印度有關系嗎?
水電工程背后的中國考量
在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相關部門介紹了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基本情況。
這座水電站將修建5座梯級電站,總裝機規模約6000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水電系統之一。
壩址選在海拔2900米的墨脫段,引水至600米以下的廠房發電,落差超過2300米,堪稱水電奇跡。
從能源角度看,它是中國“雙碳戰略”的關鍵支點。
同時,它可以增強西藏地區的交通與物資輸送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座水電站將進一步推動“西電東送”工程,為全國提供穩定清潔電力。
對于中國來說,這是民生工程,是穩定邊疆、支撐發展的“壓艙石”。
根據地理與氣象數據,這條河流90%以上的徑流都來自印度與孟加拉國境內的降水補給。
而位于喜馬拉雅山北麓的中國境內,大多數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有些甚至只有200毫米,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帶。
換句話說,中國境內所能控制的水量,頂多占總流量的5%~10%。
就算全部攔蓄,也無法對下游造成實質性“斷流”。
同時,現代水電工程都采取“雨季蓄洪、旱季放水”的調節機制,本身就是為防災減災服務。
可是,在中國滿懷信心搞建設的時候,印度的反應卻極不尋常。
印度媒體紛紛報道,中國此舉將威脅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地區的農業、生態與戰略安全。
印度官員在各種國際場合表達“關切”,稱一旦中印發生沖突,中國或將“截流制水”,影響其東北部幾個邦的民生基礎。
這種邏輯聽起來似曾相識。
只要是中國在邊境一帶有任何動作,印度總能用“安全威脅”的口吻包裝一番。
這種心理,其實背后藏著印度對自身水資源高度依賴、又控制力有限的焦慮。
但問題是,中國境內的水電建設,怎么就成了他們的“定時炸彈”?
印度所謂“洪水威脅論”根本經不起推敲。
從墨脫出境到阿薩姆邦,河道蜿蜒崎嶇,洪峰早就被地形“撕碎”成若干波動。
即便硬拽水量沖擊下游,最大影響的也不是印度,而是地勢更低、人口更密集的孟加拉國。
所以,說白了,印度不是怕被“淹”,是怕被“落下”。
印度對中國的質疑,其實不只針對水壩。
從邊境道路到通信基站,再到高原物流,凡是中國加強基礎建設的地方,印度都下意識地解讀為“軍事部署”。
究其原因,是印度始終未能擺正自己的地緣位置。
長期以來,他們把喜馬拉雅山當作天然屏障,幻想中國永遠過不來。
而當現實表明中國已能突破技術瓶頸,打通險山峻嶺,印度便慌了神。
水電站的建設,無疑是打破這種地理“自信”的現實一擊。
尤其是這次工程所附帶的綜合設計,引水渠同時兼作行車隧道,將墨脫孤島與藏南前沿連接起來,為戰略物資運輸打開了全新通道。
一旦水運、鐵路和能源網形成閉環,印度東北部的地緣平衡勢必被重塑。
而這,才是印度最擔心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媒體對中國水壩工程的報道中,越來越多摻雜了民族主義情緒。
他們不再單談“環保”,而是直接指向“戰略威脅”“邊境主權”“戰爭風險”。
有人甚至提出,中國應該提前與印度協商水電開發,否則就是“單邊主義”。
問題是,誰給了印度干預中國內政的資格?
要知道,印度自己在國際水資源問題上的表現可一點都不“寬容”。
早年修建法拉卡大壩,導致孟加拉國農業系統性崩潰。
不久前又頻頻以安全為由減少對巴基斯坦的水供應。
印度對別國用水極為強勢,現在卻要求中國讓步,實屬雙標。
從長遠來看,亞洲的和平與發展不能靠彼此戒備,而應靠互聯互通與合作共贏。
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的落成,其實完全可以成為中印合作的新起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早就表示,工程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會兼顧上下游利益。
中國駐印度使館也公開指出,大壩能夠調蓄水量,減少洪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但前提是,印度需要放下自己的戰略偏見。
中國并不希望搞“水戰”威懾。
我們更愿意用基礎設施帶動周邊發展,用清潔能源連接整個南亞。
哪怕是對印度,中國也沒有關閉合作大門。
只要他們肯放下成見、面對現實,中印完全有可能在跨境水資源管理上達成互信。
中國花一萬億修個水電站,本質上是自己的家務事。
工程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環境法規和國際慣例,沒有對任何國家構成實際威脅。
至于一些國家不滿、質疑、指責,說白了,只是他們內心的焦慮映射,而不是工程本身的問題。
結語
如果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因為鄰國建個水電站就要大喊大叫,那國際秩序還怎么維持?
正如一位國際問題專家所說:“當一個國家總擔心別人對自己不利,其實是它對自己沒有信心。”
合作才是消除誤解的唯一路徑,而不是靠輿論施壓或戰略揣測。
所以這場喧囂背后,真正值得我們銘記的,不是誰反對了這項工程,而是中國邁出了構建能源強國的堅實一步。
這是中國的萬億水電工程,而不是別國的“神經工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