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7月21日電 (記者 許婧)在瑞金醫院感知智慧醫療、走進今潮8弄體驗新文化街區......17日至20日,參加2025年中歐青年領導人研修交流營的國際青年在上海感知傳統與現代交融的中華文明,聚焦“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在互學互鑒中增進中歐青年的友誼。
歐洲青年協會首席執行官德揚·伊利奧斯基表示,當今世界正處于歷史的關鍵節點,人類在環境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綠色轉型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迫切需要,它要求我們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人類如何生產、消費、如何與地球和諧共處。在他看來,歐洲和中國的青年組織應為青年助力綠色轉型爭取有利條件,搭建青年共享知識的伙伴網絡,攜手培育青年領導力和創新力,共同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縱觀歐洲、中國乃至全世界,青年在創造變革,他們在開發清潔能源解決方案、開創循環經濟模式、設計可持續技術、倡導氣候正義,因此,我們也擁有同樣前所未有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的歷史性機遇?!钡聯P·伊利奧斯基說。
德國青年聯盟國際委員會副主席莫里茨·烏貝穆特表示,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各國政府的任務,更是全體社會成員——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共同責任。德國深信,當青年被賦予行動空間并獲得支持時,他們將成為推動積極變革的強大力量。在歐洲,青年正通過實際行動,如重新構想城市空間、倡導氣候友好型交通等推動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莫里茨·烏貝穆特期望通過雙邊青年交流,德中青年相互學習借鑒,共同制定應對城市化、生物多樣性、能源利用及可持續設計等全球性挑戰的策略?!斑@些交流不僅構建知識網絡,更培育信任、同理心與長期伙伴關系?!?/p>
匈牙利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青年團國際事務負責人巴拉茲·舒基介紹,匈牙利全力支持可持續發展,建設強大社區,實施家庭幫扶政策,推進兼顧生態保護與國家利益的綠色能源轉型。他說,匈牙利重視與中國日益深化的綠色產業合作。這些項目不僅創造經濟價值,更在共建可持續未來。中國企業比亞迪自2017年在科馬羅姆設立工廠以來,持續將匈牙利作為其歐洲電動車產業的重要基地。比亞迪在塞格德市建設乘用車生產基地,成為首個在歐盟地區建設乘用車工廠的中國車企。
巴拉茲·舒基坦言,此類投資不僅提振經濟,為青年工程師和技術工人提供發展平臺,更印證東西方協作是應對全球挑戰的關鍵。匈牙利始終堅信:要對話,不要對立。
陳俊超是上海交通大學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自英國劍橋大學和荷蘭奈梅亨大學學習與工作后來到上海,投身固態鋰電池領域的創新探索。比較了中歐在綠色技術與創新實踐方面的異同后,陳俊超提出,對于中歐青年而言,要真正打破地域壁壘,關鍵在于以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為紐帶,相互尊重彼此的社會形態和創新理念,打造信任互助的跨界團隊。
“我們可以構建線上開放實驗室、虛擬仿真與數據共享平臺,實現無縫遠程協作;共同制定材料檢測、安全評估和回收利用等行業標準,為大規模產業化提供統一依據?!标惪〕硎尽?/p>
在滬期間,中外參會者還圍繞青年如何建設性參與綠色轉型;如何打破綠色技術與創新實踐中的地域壁壘,在政策倡導、社區行動與企業實踐中發揮青年影響力等議題分享了思考和建議。
本次活動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辦、上海市青年聯合會承辦。(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