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啾啾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前陣子,刷到李雪琴的一條視頻:
她說自己英語不好,但馬上要去國外錄綜藝,壓力很大,幸虧團隊里戚薇的英語很流利,到時候溝通就靠她了。
說實話,看完視頻我還挺驚訝的。
一是沒想到李雪琴英語不好,畢竟她的標簽是“北大才女”,還拿到過紐約大學的研究生offer(后來退學);
二是沒想到,既沒有留學背景,也不是名牌大學出身的戚薇,能說一口讓李雪琴佩服的流利英語。
后來,我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戚薇一直在工作、帶娃之余,默默“努力”學習,去年還考上北大“非全”MBA。
再加上,她老公是美籍韓裔,母語是英語,可以給她提供一個比較純正、沉浸、高頻的口語環境。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看,她想練好英語確實不難。
也是因為這個契機,我在網上看了一圈,發現內娛明星中英語講得好的,還真不在少數。
除去在國外長大或留過學的,比如馬伯騫、歐陽娜娜、湯唯、朱珠;
還有在學生時期,英語成績就不錯的,比如王安宇、張新成、張若昀;
更多明星,其實是靠自己的后期努力學習+砸重金請外教,把英語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提上來的。
比如,李冰冰就專門請了一個英文助理,一個在芝加哥長大的華裔女孩,陪她在日常中練習英文對話。
還有高考英語26分的周冬雨,因為在國際電影節上說英語“露怯”被網友群嘲,回國后就請了私教,24小時貼身教學、練口語。
后來再去到戛納時,已經可以全程英文對答如流,且發音也有了很大提升。
為啥有的明星學不好文化課,卻在英語上下這么大功夫呢?
說白了,明星大多數是藝術特長生,文化課分數低也不耽誤升學。但工作后,英語就成了他們拓展事業版圖的“加分工具“。
出席國際活動、接外國品牌的商務代言、到外國拍戲錄節目,都需要張嘴說英語,而且說得好了還能刷好感、立人設。
丁禹兮用英文推廣中餐廳文化
所以,但凡有點野心、想搞事業的明星,都會努力學好和用好英語。
大家看出來了吧,不光我們的jiao改趨勢是要正視英語的工具屬性、重視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明星也是這么做的。
可以說,英語作為一門工具語言的定位,越來越深入人心。
就像現在的高考,為什么選英語專業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都知道,英語正在從“稀缺性知識”轉型為“通用技能”。
張雪峰也在節目上說過,英語不再是專業技能,而是未來職場上,人人都要掌握的通用基礎技能。
如果這個“基礎技能”強,學任何專業就是“王炸”。
如果英語不行,甭管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職業,都會在起跑線上就比別人落下一大步。
但是,我要說的是,如果把英語當成一門工具語言去學,就不能不重視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因為,掌握語言的首要目的肯定是溝通交流,解決跨國籍、跨文化背景下(旅游也好,工作也好)的實際問題。
而“考試的改變”,則是國家向我們釋放的一種信號:提醒我們未來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人才能走更遠。
我們要做的,一直都是順應國家政策導向、順應時代需求。
就像以前考試不重視聽說,導致我們這代人吃盡“啞巴英語”的虧,現在有了jiao改kao改,不能讓下一代孩子再重蹈覆轍。
唯一讓家長糾結的可能是,都知道英語重要,知道“聽說能力”要提高,但小學一周就安排兩節英語課,只能學個皮毛。
所以,很多有遠見的媽媽,就會在校外發力:整體學得不夠就上原版體系課,聽力口語不溜就上外教口語班。
因為,英語學習確實沒捷徑(只有效率區別),靠的就是高頻+堅持,你花的功夫越多回報就越多。
就像很多姐妹羨慕啾啾英語流利,但其實背后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她一直堅持上外教口語課,且花了很多功夫。
當然,我自己說的大多是我自己的經驗,更專業的還要聽專業人士的分享。
關于怎么提高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7月25日(周五)12:00,我把新東方比鄰喬蕾喬爸請到了直播間,他會親自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干貨,并且放出比鄰外教課的暑期名額,有需要的家長可以蹲一波。
開播就能收到提醒
另外,我們還整合了KET/PET相關備考資料,以及英語啟蒙類的紀錄片資源,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就能進群領取。
從必考科目到工具語言
新形勢下,英語到底該怎么學?
就像前邊說的,無論是校內課堂學習,還是中高考、國際測評,都在努力讓英語回歸“工具”屬性。
所以,我們不能光把重心放在背單詞、刷題上,還要重視聽力和口語表達。
這不僅是因為考試改革之后,英語的聽力、口語分數占比直線上升,更因為“聽”“說”能力本就是英語學習的核心引擎之一。
1、輸入決定輸出
這是語言習得的基本規律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母語或非母語),一定是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
就像孩子出生后,都會先經歷一段“聽”的過程,也就是語言的沉默期,才會咿呀學語、開口說出第一個詞。
這是因為,從輸入到輸出,才是語言習得的基本規律。
之前,網上有個特別火的“尚雯婕外語速成法”,是由內娛“學霸擔當”尚雯婕在某次采訪中分享的。
作為復旦大學法語畢業生,她精通中英法三門語言,還自學了德語和西班牙語。
在外語學習上,很有自己的一套。
她分享的學習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四步:
1.選擇一篇感興趣的20分鐘語料:新聞、訪談、紀錄片都可以;
2.逐字查字典、理解全文,直到可以聽寫下來;
3.模仿發音并原速背誦全文;
4.沿用同樣方法,練習十篇語料。
有網友試了之后,發現這就相當于做了200分鐘精聽+口述+背誦,說是“速成”,學習量一點都不小。
但其實,這種方法之所以奏效,是因為它同時調動了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
聽和讀是“輸入”,說和寫是“輸出”,反復背誦中又完成了對發音的模仿,最終完成了輸入到輸出的學習閉環。
所以,想讓孩子高效學習英語,就不能光下“筆頭功夫”。
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還處在英語啟蒙階段的孩子,應該先把“聽說”能力盡量拉起來,再進階“讀寫”。
2、從“教材味”到“母語味”
英語考試正在一步步與國際接軌
今年的高考英語聽力,之所以難倒了很多孩子,是因為它正在一步步,從“教材味”向“母語味”過渡。
這種變化趨勢,一個是體現在聽力語速的逐年提升上。
從2022年的120詞/分鐘,到2023年的132詞/分鐘,到2024年的152詞/分鐘,再到今年的165-170詞/分鐘。
這種語速,已經接近母語者的正常語速,以及雅思聽力(160-220詞/分鐘)的語速要求。
另一個,則是體現在語音的變化上。
現在的高考聽力,不再局限于字正腔圓、吐字清晰的標準語音,而是更趨近現實生活中的語言環境。
包括混雜的口音、模擬真實場景的嘈雜背景音等等,非常考驗孩子抗干擾、邊聽邊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除此之外,聽力的話題也選自真實場景,比如討論行李丟失、畢業計劃,餐廳偶遇熟人等等。
這種語音、語速、內容的變化,對于經常聽原版教材、或者有外教陪練的孩子來說,可能毫無難度。
但換成平時只盯校內課本,缺乏語言環境訓練的孩子,很容易因為各種干擾項的存在,錯過正確答案。
所以,今年的考試等于給家我們提了個醒:以往的經驗可能不適用了,英語的學習方式真要改改了。
特別是小初階段的孩子,離高考還有一段距離,來得及調整方向,該補的補、該抓的抓起來。
3、只會讀寫不會聽說?
未來大概率要被職場淘汰
很多姐妹都看過《心動的offer》,第六季的第一集中,節目讓八位實習律師在香港法院模擬全英文庭審。
八個人中,六個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剩下2個也是國內頂尖大學高材生。
但即便如此,要在15分鐘內邊聽邊整理全英文庭審筆記,也是對語言能力和反應能力的極大考驗。
后來,導師的現場提問,更是讓一群名校畢業的學霸完全摸不著頭腦。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觀眾都有一個疑問:是節目組在故意“刁難”學霸?還是學霸的英語也不大行?
其實,這個環節的設置并不“超綱”,如果是在真實的海外職場,語速只會更快,用詞也會更加專業。
作為一個在外企工作多年的“老職場人”,我必須得說,如果是去國外旅行英語交流還能半聽半猜,但若是在職場里聽不懂領導的指令,也沒辦法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大概率會被淘汰。
所以,不光是要應付考試。
如果想讓孩子未來有更好發展,而不是因為聽不懂、說不好英語被淘汰,就得盡早幫他們打好語言的底子。
純正、高頻、沉浸
如何為孩子創造這樣的語言學習環境
既然作為一種工具,英語學習的最好方式肯定是在真實的場景中,鍛煉孩子能聽能說、能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目前中高考的英語考試趨勢)。
換句話說,要給孩子提供沉浸式的語言環境,還要盡量純正和高頻。
對于明星來說,這可能是多花點錢、請24小時貼身私教,就能解決的小問題。
但對于國內普通家庭來說,大多數爸媽都不是英語專業,讓他們24小時對著孩子說英語也不現實。
這個時候,就要借助一切可借助的外部力量和資源。
比如,有條件讓孩子上國際幼兒園或者學校,得到母語環境的浸泡,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呦呦在幼兒園和外教一起做主持人
啾啾和呦呦就是在國際幼兒園里,鍛煉了聽力和口語。
再比如,帶孩子出國旅行,或者參加夏令營等各種雙語活動,也能夠達到母語環境的浸泡效果。
姐妹倆一起參加夏令營
還可以讓孩子在日常中,多看看原版的課外讀物、動畫片、紀錄片等等。
當然,最能滿足純正、高頻、沉浸式語言環境的學習方式,肯定是讓孩子跟著母語外教學英語。
這也是為什么,我讓啾啾和呦呦從英語啟蒙階段,就開始堅持上外教課,每周兩節從不間斷。
雖然現在學英語的方式很多,但外教課依然是我認為效率最高的方式。
第一,日常生活里的語言環境并不夠。現在很少有家庭能全英文互動,對家長也是考驗,所以要讓孩子有固定的時間去輸出。而且,讓孩子直接跟母語者交流,既能糾正發音,又能了解文化背景,學習起來非常高效。
第二,外教的語言表達更地道。并且像比鄰的課程用的原版教材,就是國外孩子學英語的材料,學習方法也是母語的學習方法,學習內容也和孩子的生活相關,學會就能用得到。
第三,小班直播課的效率極高。啾啾和呦呦一直都上的1v1或者1v2的小班,每節課都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起來,也不用被其他孩子影響節奏,小班直播課的效率是任何錄播課都比不了的,當然費用也相對來說更高一些。
當然,大家都知道外教課不便宜,選擇的時候肯定要“貨比三家”。
為此,我從啾啾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探索市面上的各種外教課,還在試聽后寫過測評。
直到小學之后,才讓啾啾穩定下來跟著新東方比鄰的外教學,現在呦呦和吉米也加入學了快2年。
那么,怎么給孩子選外教課呢?我的經驗是參考三個標準:
首先,要選大機構,至少能保證學費的安全,千萬不要被一些低價課坑了,靠譜的機構課不會太便宜。
畢竟,國外麥當勞的時薪都要110塊錢以上,外教在國內上一節口語課,怎么可能還不到100塊?
其次,要嚴查外教資質,必須要有相關的教師專業認證,并且優先選有兒童教學經驗的老師。
外教的口音也很重要,盡量選擇來自美、英、澳、加等國家的老師,避免孩子養成錯誤的發音習慣。
第三,要先試聽再做決定,至少試聽兩到三次,并且注意觀察孩子是否適應老師的教學風格。
零基礎的孩子,可以嘗試一對二學習,價格比一對一便宜,而且還有一個差不多水平的孩子可以互相促進。
當然,有基礎、有實力的家庭,可以選擇一對一,上課的針對性更強,學習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好了,關于孩子的英語學習,今天和大家的分享就到這兒。
最后再和大家強調一下,7月25日(周五)中午12:00,我邀請到了新東方比鄰的CEO來直播間,主要有兩件事:
1、分享干貨:怎樣讓孩子從小打好聽力和口語表達基礎,讓英語成為孩子未來人生和職場的賦能項;
2、比鄰外教課名額限時開放:暑假是訓練聽說口語最好的時機,直播間會給大家帶來比鄰課的少量名額,1v1和1v2兩種選擇,大家一定一定不能錯過。
所有媽媽今天一定要記得提前預約直播間!直播間還有非常多驚喜等大家解鎖。
開播就能收到提醒
另外,我們還整合了KET/PET相關備考資料,以及英語啟蒙類的紀錄片資源,大家掃描下方二維碼就能進群領取。
*本文含廣告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