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自 16 個共建國家的 60 余位商協會代表穿梭于展臺間,來自俄羅斯汽車行業代表圍坐于談判桌前,一場場務實對接正在熱烈展開。匯聚118家車企的第22屆長春汽博會,不僅展示著中國汽車的技術實力,更要搭建起聯通世界的合作橋梁,為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寫下生動注腳。
從展品到生態:長春“硬實力”打動世界
走進紅旗文化展館,國際客商的目光總會在兩組展品前駐足:一組是1958年下線的“東風”牌轎車,斑駁的車漆里藏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起點;汽博會現場展示的2025款紅旗天工08,超長續航電池與智能駕駛系統標注著當下的技術高度。
從模仿到領跑,長春汽車產業的每一步都寫著創新。
這種創新力,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競爭力。本屆汽博會上,一汽集團攜20款全新車型亮相,紅旗天工系列的新能源技術、奧迪PPE平臺的純電車型,精準對接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需求。在互動體驗區,津巴布韋總統內閣辦公室管理信息系統司長凱瑟琳·哈馬米提說,“我們一直依賴進口汽車,希望借助這樣的技術,建立自己的裝配線?!?/p>
長春國際汽車產業合作底氣更來自全產業鏈的支撐。從一汽集團的整車制造,到旭陽、富奧等企業的核心零部件,再到以長春為樞紐的中歐班列已連接“一帶一路”沿線15個國家,貫通俄羅斯境內近百個鐵路站點及歐洲腹地30個城市站點,讓“長春造”能高效抵達歐亞市場。
正如羅馬尼亞汽車制造商協會秘書長阿德里安?桑杜所言:“這里的產業生態超出預期,從研發到物流,我們能找到全鏈條的合作支點?!?/p>
從展會到紐帶:汽博會架起“一帶一路”合作橋
對長春而言,汽博會早已不是單純的“產品秀”。
在“一帶一路”國家商協會長春商洽路演現場,長春國際商會與8家共建國家商協會簽署的合作備忘錄,覆蓋了汽車貿易、技術轉讓、零部件本地化生產等領域;中俄汽車企業經貿對接會上,雙方圍繞二手車出口標準、本地化組裝方案的磋商,讓合作從“意向”走向”落地”。
這也表明長春“國際汽車城”建設路徑愈發清晰:依托一汽集團,推動從“單一制造”向“全鏈條輸出”升級。既有紅旗、解放等自主品牌的海外布局,也有零部件企業與海外車企的技術聯動;既輸出整車,更探索合資建廠、技術授權等模式。
“讓汽車成為‘一帶一路’的共贏紐帶?!遍L春旭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明哲的這句話,道出了核心邏輯——不是單向輸出,而是讓每個參與方都能在產業鏈中找到位置。
從地方到全球:引擎聲里的開放新篇
數據印證著這種轉變的成效: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超600萬輛,連續三年居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突破200萬輛;在巴西,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市占率達65%;在尼泊爾,中國電動汽車占有率高達95%。這些數字背后,長春汽車產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當汽博會的燈光照亮不同膚色客商的笑臉,當“長春造”的汽車沿著“一帶一路”駛向五大洲,這座城市的“國際范兒”已愈發清晰。它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個工業坐標,而是全球汽車產業合作的一個支點——在這里,國際汽車產業合作奏響了新時代的開放交響。(來源:長春汽博會組委會)
初審:張 璟
復審:何金輝
終審:劉奕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