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聯合印發《河南省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27年)》。這份未來三年的行動藍圖,明確了河南以“數據融通”為核心,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目標與路徑,力爭到2027年培育3-5個全國一流的數字化轉型標桿城市。
方案提出,到2027年,河南將基本建成系統完備的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體系,實現數字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全面增強、數字化治理水平大幅躍升、數字經濟發展動能充分釋放。關鍵量化指標包括:
- 數字底座: 全省5G基站達到27萬個,10G-PON及以上端口200萬個,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帶寬擴容至6000G;全省算力規模力爭達到120E Flops(相當于每秒120億億次浮點運算能力),建成5個以上E級大型算力中心。
- 數字經濟: 全省數字經濟規模突破2.6萬億元,建成10個左右國內有影響力的數據產業集聚區,引育500家以上數據骨干企業。
- 標桿引領: 打造3-5個國內一流的綜合型或特色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標桿,推動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方案圍繞五大核心領域部署了21項重點任務:
1.高標準建設城市數字底座:
- 網絡升級: 推進5G深度覆蓋、千兆光網普及,加快5G-A商用和萬兆光網試點,提升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樞紐地位,爭取增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完善北斗、遙感等空間基礎設施。
- 算力布局: 構建“一核四極多點”(鄭州為核心,洛陽、鶴壁、商丘、信陽為增長極)全省算力網,強化算力調度與“東數西算”聯動。
- 數據流通: 支持鄭州國家數據流通試點,建設10個左右省級可信數據空間,推動數據產品統一發布、高效互認。
2.高效能實施城市數字治理:
- 智能中樞: 構建統一的城市運行治理智能中樞平臺,集約部署共性功能模塊。
- 時空基底: 深化CIM、實景三維河南等平臺融合,建立“城市碼”體系,為實體賦予“數字身份證”,實現“一碼互聯通管”。
- 基層治理: 推動“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向基層延伸,建設一體化基層智慧平臺。
- 城市安全: 推進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數字化改造,建設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
- 運營創新: 探索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協同的城市數字化長效運營機制。
3.高質量發展城市數字經濟:
- 產業集群: 梯次培育數字產業集群,壯大“芯屏網端器”生態,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衛星應用等未來產業。
- 平臺企業: “一企一策”支持平臺企業,鼓勵數據資產化與普惠服務,支持國際化拓展。
- 數據產業: 專項培育數據企業,建設特色數據要素園區,攻關可信流通技術。
- 產業轉型: 實施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數字化行動,推進“人工智能+”重點行業應用示范,打造20個標桿場景。
4.高品質打造城市數字生活:
- 政務服務: 拓展“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人工智能+政務服務”,優化“豫事辦”,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
- 公共服務: 實施“AI+教育”“AI+醫療健康”,促進智慧教育資源共享和醫療結果互認,深化醫保碼應用和智慧養老,探索基于“豫事碼”的“多碼合一、卡碼融合”。
- 數字消費: 培育無人駕駛、低空經濟、具身智能等新場景,推進社區“數字更新”,打造智慧商圈街區,發展智慧文旅新范式。
- 綠色宜居: 完善生態環境智慧監管,構建自然資源“一張圖”,加強碳排放監測,探索碳普惠機制。
5.高水平構建城市數字生態:
- 制度基礎: 深化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數據條例立法,完善數據產權、流通交易等制度。
- 數據開放: 建立統一公共數據目錄和分級分類開放機制,加快公共數據授權運營。
- 開發利用: 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支持鄭州數據交易中心發展(目標:掛牌產品超5000件,交易額達百億)。
- 安全管理: 強化全生命周期數據安全管理和跨境流動監管。
- 制度創新: 鼓勵“適數化”變革,推進標準體系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