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那個大人的感冒藥真不能掰一半給小寶吃啊!”
當孩子蔫蔫地發燒咳嗽,媽媽這邊急吼吼地帶娃看醫生查科普,家里的老人可能已經翻出藥箱,“經驗十足”地把成人藥片掰開,念叨著:“減半吃就行,省事兒又省錢”。
停!這波操作,踩的可是兒童用藥的雷區!
因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耳聾,約有7000名兒童死亡。孩子的身體是脆弱的,一旦用藥不當,輕則病情加重,重則致殘甚至死亡。
01
兒童用藥常見誤區?
誤區1:成人藥減量給孩子用
兒童器官發育不成熟,對藥物代謝能力差。成人藥劑量、成分可能對孩子造成肝腎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誤區2:多種藥物疊加使用
“病急亂投醫”式用藥易導致藥物相互作用。
同時服用含相同成分的感冒藥和退燒藥,可能因重復用藥導致藥物過量。
誤區3:忽視藥物劑型差異
糖漿、片劑、膠囊等劑型需按年齡選擇。
3歲以下幼兒吞咽能力差,強行服用片劑可能導致窒息;糖漿開封后存放超1個月易滋生細菌。
誤區4:憑經驗用藥
“上次用這個藥效果好,這次接著用”的做法很危險。
兒童病情變化快,需根據癥狀、年齡、體重綜合判斷,必要時咨詢醫生。
02
兒童安全用藥“四步法則”
劑量計算:精準到“毫克”
嚴格按說明書或醫囑用藥,優先選擇兒童專用劑型。
劑量參考年齡+體重,避免“半片”“半袋”估算,可使用專用量杯或滴管。
退燒藥間隔至少4小時,24小時內服用不超過4次。
用藥核對:三查三對
查藥品名稱:避免拿錯藥(如“小兒氨酚黃那敏”與“小兒氨酚烷胺”成分不同)。
查有效期:過期藥可能失效或變質。
查說明書:重點看禁忌癥、副作用、儲存條件。
給藥方式:科學合理
拒絕“哄騙式喂藥”(如混入飲料),易導致劑量不準或嗆咳。
特殊劑型注意用法:如混懸液需搖勻,咀嚼片不可碾碎。
觀察反應:及時就醫
用藥后觀察孩子精神狀態、皮疹、嘔吐等異常反應。
出現嚴重不適(呼吸困難、抽搐等)立即停藥并就醫。
03
家庭藥箱管理:安全從細節做起
分區存放
?兒童藥品單獨存放,避免與成人藥混放。
?外用藥(如止癢膏)貼標簽區分,防止誤食。
密封避光
?藥品儲存在陰涼干燥處,避免陽光直射。
?糖漿開封后冷藏保存,并在1個月內用完。
遠離兒童
?藥箱置于高處或帶鎖柜子,防止孩子自行取用。
?每次用藥后立即蓋緊瓶蓋,避免孩子二次接觸。
04
特殊情況處理
誤服藥物怎么辦?
? 不要盲目催吐,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送醫。攜帶誤服藥物包裝,便于醫生判斷成分和劑量。
中藥≠絕對安全
? 部分中藥含重金屬或毒性成分(如朱砂),兒童慎用。中成藥需遵醫囑,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
海淘藥品需謹慎
? 部分海外藥品含國內禁用成分(如右美沙芬),需專業翻譯說明書并咨詢醫生。
05
實用小貼士
備兒童專用體溫計、喂藥器、量杯。
定期清理藥箱,淘汰過期藥品。
就醫時主動告知過敏史和近期用藥史。
兒童用藥安全無小事,家長多一分謹慎,孩子就多一分保障。愿每個孩子都能在科學用藥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注:文章內容供參考,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婦幼健康科普』
免責聲明:本文僅做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且不提供診療建議,也不能代表醫院的檢查和治療。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于正規醫院就診,謹遵醫囑。其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
來源:藥劑科 王甜甜
審核:藥劑科 劉振國
編輯:融媒體中心 賈佳
責編:融媒體中心 張維娜
來源:西北婦女兒童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