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議員聯名指控總統佩澤希奇揚密謀發動政變推翻86歲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要求議會立即罷免他。
這場政治風暴的導火索竟源自總統在內閣會議上的一段講話:“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反對我們的人不一定是敵人。”這番言論被反對派媒體解讀為外交政策轉向的信號。
前駐阿富汗大使佐赫萊瓦迪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怒斥總統“要在任期結束前終結伊斯蘭革命”,并聲稱其計劃加入美國主導的《亞伯拉罕協議》與以色列和解,這在伊朗等同于叛國。
就在指控發酵當日,以色列6枚導彈精準轟炸總統開會的大樓,他卻僅受輕傷。革命衛隊將領私下質疑:“以往斬首行動從無失手,這次怎會只炸傷腿?”
佩澤希齊揚想賭一把大的,可惜他看錯了對手。美軍的導彈沒有打在他身上,卻打碎了他對“改革換和平”的幻想。
30名議員聯名要求解除他的總統職務。這不是普通的黨爭,這是體制內部在面對外部軍事打擊后,迅速滑向“路線清算”的前奏。
某種意義上,這不是佩澤希齊揚“搞政變”,而是保守派聯手制造一次“反政變”。
在他們嘴里,佩澤希齊揚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叛徒”。他要顛覆伊斯蘭革命的根基,把伊朗打包送進美國主導的《亞伯拉罕協議》,跟以色列人稱兄道弟。這在保守派看來,無異于背叛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刨了整個國家的祖墳。
但有意思的地方來了。
第一個捅出這消息的“伊朗國際”,總部在倫敦,背后是沙特金主,幾十年如一日地跟伊朗政府唱反調。他們引用的那些所謂“證人”,不是流亡海外的親美人士,就是早就靠邊站的前朝舊官。
這盆臟水,到底有多少是臟水,有多少是沖著攪渾水來的?沒人說得清。這盆臟水能潑得起來,是因為伊朗政壇這潭水,本身就又深又渾。改革派和保守派,就像一根藤上結出的兩個刺猬,誰也挨不著誰,誰也容不下誰。這次的“政變”風波,不過是這倆刺猬又一次滾到了一起。
佩澤希齊揚一直被看作是改革派里那個“最親美”的仔。他上臺后,心心念念的就是跟美國人坐下來談,好把套在伊朗脖子上的經濟制裁給解了。據說他甚至在議會里公開抱怨,說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才是美伊和解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這種怨氣,不是一天兩天了。改革派心里一直有個念想:美國和以色列不一樣,美國人是可以拉攏的。這想法甚至能追溯到1979年革命成功那會兒,連國父霍梅尼都曾為了制衡蘇聯,默許過與美國搞點有限合作。
后來的魯哈尼政府,更是把“跟美國談判是唯一出路”掛在嘴邊。就連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自己,也曾松口說談判“符合國家利益”。這種想站又站不直,想跪又跪不下的擰巴姿態,就是伊朗四十多年來的現實寫照。一邊是刻骨的仇恨,一邊是殘酷的現實,兩股力量來回撕扯,讓整個國家都活在一種精神分裂里。
改革派對美國人抱有的那點幻想,說白了,是建立在一個脆弱的前提上的:美國人罵歸罵,但從沒真正對伊朗本土動過手。直到今年六月,美軍代號“午夜之錘”的行動,像一把鐵錘,把這個前提砸得粉碎。
這一錘,砸掉的不僅是幾處軍事設施,更砸穿了改革派的心理防線,也砸亂了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苦心維持的政治平衡。
哈梅內伊這些年,就像個走鋼絲的雜技演員。左邊是強硬的保守派,右邊是溫和的改革派,他小心翼翼地來回搖擺,生怕哪一邊分量太重,讓自己從鋼絲上掉下來。
最好的例子就是核武器。伊朗明明有技術有材料,革命衛隊那幫鷹派天天喊著要造核彈威懾美國以色列。可哈梅內伊偏偏用一句“核彈違背教義”,把這條路給堵死了。
他真正在乎的不是教義,而是權力。他怕核彈這東西一旦造出來,就會變成強硬派手里的王牌,讓他們徹底壓倒改革派。到那時,誰還聽他這個最高領袖的?通過談判換取發展的路,也就徹底堵死了。
可現在,美國的炸彈直接落在了國土上,伊朗的高級軍官和科學家一個接一個被定點清除。改革派那套“談判是唯一出路”的說辭,在血淋淋的現實面前,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大家一看,這國家安全都快成篩子了,還談什么判?反倒是保守派那套“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強硬路線,聽起來靠譜多了。
“政變”風波,也把伊朗國家安全那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又一次掀了個底朝天。很多人想起來,佩澤希齊揚上臺不久,就做過一個爭議巨大的決定:解除對西方軟件的使用限制。當時就有人嘀咕,這不等于是給敵人開后門嗎?
現在回看,這些嘀咕簡直讓人毛骨悚然。伊以沖突中,伊朗那些高級將領和核專家,怎么就被人家像點名一樣,一個一個精準地干掉了?是不是摩薩德的特工,就通過這些軟件的后門,窺探著他們的行程、住址和個人信息,然后送上致命一擊?
更嚇人的是,伊朗安全部門最近抓到了一個女特工,據說是摩薩德的王牌,在伊朗潛伏了十幾年,能量大到驚人。順著她這條線摸下去,竟然摸到了總統佩澤希齊揚身邊的一位助理。以色列的觸手,已經伸到了總統的核心圈子。這滲透,已經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
還有一樁怪事。佩澤希齊揚本人,據說也遭遇過好幾次暗殺,但每一次,他都“福大命大”地躲過去了。這里面,究竟是運氣好,還是另有文章?這說不清道不明的疑團,成了德黑蘭街頭巷尾最好的下酒菜。
給總統扣上“政變”的帽子,要啟動彈劾,這已經不是普通的政治口水戰了。它是一個信號,標志著伊朗內部那場持續了幾十年的路線斗爭,終于被逼到了圖窮匕見的關頭。
外部的軍事打擊,像一劑猛藥,徹底催化了內部的矛盾。哈梅內伊那套脆弱的平衡術,眼看就要玩不下去。改革派的道路,在現實面前幾乎走進了死胡同,而國家安全的巨大漏洞,又讓所有人都沒了安全感。
內外交困,風雨飄搖。棋盤之上,每一步都可能是絕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