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特朗普一度被視為“美國底層之聲”的代表人物,憑借“MAGA”口號團結了龐大的保守派基本盤,牢牢把控著共和黨的核心話語權。
然而近期,“愛潑斯坦案”引發軒然大波,將特朗普推向輿論中央。
不僅黨內盟友公開反對,連“MAGA”陣營的忠實支持者也開始質疑其真實立場。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試圖用強硬手段主導經濟決策,卻反而引爆了市場恐慌,推動他在外交方向上被迫“轉彎”。而在這場多線壓力下,中國問題意外成為他尋求喘息的出口。
內部陣營分裂
引發這一輪政治地震的,正是司法部關于愛潑斯坦案調查結論的急轉彎。
原本承諾將公布“客戶名單”的司法部長邦迪,突然發布聲明否認名單存在,引發巨大爭議。
特朗普不僅沒有作出澄清,反而在社交平臺怒斥質疑聲是“民主黨的陰謀”,甚至表示“不再需要那些輕信謊言的支持者”。
這番“翻臉”言論,讓一大批原本堅定不移的保守派支持者深感背叛,一時間“MAGA”陣營內部分裂的苗頭開始顯現。
與此同時,共和黨高層也紛紛表態與特朗普保持距離。
眾議院議長約翰遜首次在重大事件上與特朗普意見相左,公開呼吁司法部解釋為何前后口徑不一致,并要求公布相關檔案。
就連素來被視為“特朗普政治圈子內人”的右翼意見領袖盧默,也公開批評其在此事上的處理方式“缺乏擔當”。
這場從內部蔓延的信任危機,已不再是一次輿情風波,而是對特朗普政治信譽的正面沖擊。
更令人意外的是,馬斯克也在這一節骨眼上高調介入。他不僅質疑特朗普“隱瞞真相”,還將公布愛潑斯坦檔案作為他自己新政黨的首要目標,意圖明顯:趁特朗普民意滑坡之機爭奪話語權。在社交媒體上,馬斯克連續發起質問,并暗示特朗普本人或許也在那份“名單”之中。這一連串公開施壓,迅速贏得了部分年輕保守派選民的支持,使得原本牢不可破的右翼生態出現裂痕。
內部分裂尚未平息,外部現實也接連給特朗普潑冷水。
他一手策劃的“炒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行動,不僅在程序上遭遇反彈,更直接引發市場劇烈動蕩。
美國股市三連跌、美元指數跳水、國債收益率急速上升,形成罕見的“三殺”格局。
投資者信心快速下滑,輿論普遍擔憂特朗普破壞金融制度獨立性的做法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特朗普本想通過強勢姿態震懾“異己”,卻反被市場和制度反噬。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因大規模裁員陷入癱瘓狀態,大量外交公文無人處理,行政交接無以為繼,被裁員工甚至聚集抗議,現場混亂堪比“政府關門”現場。
這一切進一步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內部管理失序、政策混亂的問題,也削弱了美國在國際談判桌上的存在感。
更嚴重的是,美國在全球經貿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也正在被挑戰。
23個國家和地區公開拒絕加入美方主導的加稅聯盟,就連一向配合的日本、巴西也表態要重新評估與美的經濟聯系。
歐盟更是推動針對美國的新一輪反制方案,雙邊貿易摩擦有升級趨勢。原本特朗普寄希望于“用關稅逼合縱”的策略,如今反過來把美國孤立在了談判邊緣。
對中國方式
在這種多線潰敗的背景下,特朗普突然在對華態度上來了一次“急剎車”。
他不再高喊“技術脫鉤”與“經濟封鎖”,而是公開表示希望以“非常友好的方式”與中國競爭,并強調“雙方都會保持笑容”。
這一說法與他此前在臺海、貿易、芯片等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對比,不禁令人側目。
他的幕僚團隊也迅速跟進,財政部長貝森特對媒體表示,中美之間的“關稅休戰期”可以“靈活處理”,并暗示即將展開新一輪雙邊談判。
與此同時,美國放松了對英偉達H20芯片的出口限制,甚至開始重新評估對EDA軟件等敏感技術的禁售條款。
這些信號釋放出特朗普對中國“轉溫”的明確信號。
然而,這一轉向是否真出于戰略認知的改變,恐怕還需打一個問號。
從實際邏輯看,特朗普對華“示好”的根本動力,更多是出于選情焦慮和產業保命的考量。
一方面,他需要穩定農業州和能源州的選票,而中國正是這些地區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
另一方面,稀土和芯片供應受阻正嚴重拖慢美國軍工和高科技產業鏈,特朗普必須要打開對華渠道,才能避免產業斷鏈帶來的更大災難。
更重要的是,他還想用與中國達成“階段性合作”作為樣板,反過來逼迫歐盟、日本等盟友配合他的貿易議程。
這種算盤雖精,但也太過“美式自信”。如今的中國,已不再是過去那個容易被話術牽著走的角色。
中方已經多次明確表態,愿談但不妥協,愿合但不吃軟糖。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無論是關稅還是地緣,原則清晰、立場堅定。
對北京而言,特朗普的“笑臉”并不足以彌補他過去數年中破壞的信任與秩序。
中國始終堅持“看行動、不聽言辭”的外交策略。
在近期外交溝通中,中方并未對美方“試探性讓步”做出實質性回應,而是以觀察與策略相結合的方式繼續掌握主動權。
在稀土、能源、芯片等多個領域,中國保有關鍵博弈籌碼,同時推進國內產業升級和多邊合作,為長期穩定發展打下基礎。
換句話說,特朗普的“想通”其實更像是一次權宜之計。
他未必真正領悟了中美之間結構性矛盾的根源,更沒有準備好從根本上調整美國的對外政策。
他的妥協,或許只是為了贏得下一個選舉周期的喘息,而不是為了建立更健康、更穩定的中美關系架構。
政治信任的裂縫仍在擴大,外交姿態的松動仍無法掩蓋內部動蕩的真相。而在這個高度不確定的2025年秋天,真正想通的,恐怕并不是特朗普,而是他身后的那些看清形勢的選民、官僚和對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