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拂去一層層歲月累積下來的塵土,文物載著故事與氣息從歷史的特殊時點,排除萬難、穿越時空,期待與我們相見。但相遇總是需要契機。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過程中,10萬余件珍貴文物在時光隧道中找到了出口,揭示著源遠流長、輝煌璀璨的歷史文明。
本欄目聚焦這些與我們遙遠卻又擁有相同靈犀的珍貴文物,以故事、科普、影像等多種形式為大家充分展示沿線文物的歷史價值、保護過程的顯著成就、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帶大家一同見證一泓清水映出的萬古千秋。
抬高15米 跨越600年
邂逅遇真宮
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
丹江口水庫的閘門緩緩開啟
清冽的漢江水不舍晝夜
不息千里
承載著使命與期許奔騰北上——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而就在水庫之畔
一座被山水環繞
朱墻黛瓦的宮觀靜靜矗立
仿佛在與奔涌的水流無聲對話
這座縈繞著鐘靈毓秀文化氣息的瑰寶建筑
背依鳳凰山,面對九龍山
左為望仙臺,右為黑虎洞
是中國古代建筑風景規劃的經典之作
也吸引著各路
擁有熱血江湖之夢的劍影俠客
(請橫屏觀看)
被山水環繞的遇真宮
“事了拂衣去”
六百年前明成祖朱棣
為遇見仰慕之人而筑的遇真宮
歷經風雨 劫后重生
此時此刻靜謐的水面
正倒映著它被抬升15米后的蔚然新姿
那位“拂袖長往,不知所止”的張三豐
便成為了開啟這場
跨越六個世紀浪漫“水緣”的見證者
“深藏功與名”
六百年后為解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問題
應運而生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啟動
而由于與遇真宮比鄰而居的水源地——
丹江口水庫
水位將不斷上漲
遇真宮面臨著浸沒的危險
保護重要文物迫在眉睫
這項建國以來
我國文物古跡保護工程中一次頂升數量最多
高度最高
甚至在世界遺產保護領域時也罕見的重要工程
同樣也匯聚了許多為家國情懷行之所往
冰心一片的偉大人民
這次
讓我們一同走進武當山
踏入遇真宮
揭開這座與一泓清水
繾綣相擁的傳奇宮闕
永樂十四年
一道圣旨自紫禁城發出
明成祖朱棣敕令都督何浚
將象征著皇家威儀的金殿構件
經大運河、長江、漢江
一路護送至武當山
浩浩蕩蕩的船只
以水為紐帶
第一次將北京與玄岳武當緊密相連
朱棣對武當的執著與追隨
很大程度源于一位傳奇人物——
張三豐
為了能“遇見”這位
“朝思暮想”之人
朱棣特命在武當山鎮東四公里處
修建了一座“會仙館”*①
虔誠等待清風降臨
而這個寄托著帝王
“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夢想的宮觀
便是后來的遇真宮
武當九宮之一
歷史的長河奔涌至二十一世紀,
水再次成為主角。
當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藍圖徐徐鋪開
其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庫
正與遇真宮比肩而立
工程建成后
水庫水位將大幅抬升
遇真宮原址岌岌可危
一邊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水脈”
一邊是承載六百年歷史的“文脈”
該如何抉擇?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要建,
遇真宮也不能消失。
1
就地抬高保護;
2
圍堰保護;
3
異地搬遷復原。
湖北省組織文物保護規劃組
為保護遇真宮擬訂了三套方案
經過反復論證
最終決定將這座
重達7000多噸的龐然大物
“長高”15米
這是何等的魄力與智慧!
方案核心是“部分頂升,分解保護”
山門及東西宮門這三座
最具標志性的單體建筑
被確定為“頂升對象”
工程師們在建筑底部構建堅固的“托盤”
每次僅同步頂升1.5米
墊入特制的鋼墊塊
如同為古建一寸寸“增高”
千斤頂與墊墩交錯替換
步步為營
歷時11個月
三座總重超7000噸的宮門
被穩穩托舉至5層樓高的新基座上
(請橫屏觀看)
2013年1月17日,湖北十堰,
南水北調最大復建工程
武當山遇真宮頂升保護工程現場。
支撐建筑抬升的千斤頂
2013年1月16日
在丹江口水庫蓄水之前
頂升工程順利完工
當完成最后一厘米的精確校準
遇真宮在新高度上重獲新生
它背倚蒼翠武當
面朝浩瀚丹江口水庫
朱棣當初的夢想之地
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壯麗姿態
與滋養北方的生命之水深情相望
而龍虎殿、配殿、真仙殿殘跡等
則被小心翼翼地拆卸、編號
待整個宮址范圍
近五萬平方米的土地被填高15米后
再依明代原貌一磚一瓦精確復建
整個工程耗資近2億
從方案論證到最終竣工
歷時整整十四年(2005-2019)
只為堅守
“文物價值、建筑格局、建筑構件”
三不變原則
“無根樹,花正飛,卸了重開有定期。”*②
遇真宮的“重獲新生”
被托起的不止是15米的物理高度
更是勞動人民的心血汗水
是對歷史的敬畏
調和發展的智慧
是讓文明血脈在時代浪潮中
生生不息的堅定承諾
“無根樹,花正圓,結果收園滋味全。”*②
這南來之水
不僅滋養了北方大地
更以它的深沉之力
托舉起一段文明的重量
映照出一個民族
在發展的激流中
不拋棄不放棄歷史文化的偉大信念
“無根樹,花正亨,說到無根卻有根。”*②
我們站在歷史的新起點
看文明奔涌
望南水而來
滋養著永遠朝氣的中華民族
澆灌出中華大地的無限生機
世世代代守好中華文化的“根”與“魂”
(注:①“遇真宮”又名“會仙館”;
②摘自張三豐《無根樹》)
文中圖片來源于VCG
封面 | 陳思璐
撰稿 | 安亦揚
責編 | 安亦揚
校核 | 陳思璐
審核 | 李東海
【猜你不想錯過的精彩內容】
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為“信語南水北調”點亮星標!
點亮在看,關注南水北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