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為了應對北洋水師的“定遠”級鐵甲艦,日本向英國訂購了兩艘“富士”級戰列艦。“富士”級標準排水量達到12000多噸,噸位上比“定遠”級大多了,航速更快,火力也更猛。從技術角度出發,北洋水師訂購什么樣的戰艦可以應對“富士”級?
“富士”級戰列艦
當時可供選擇的對象可不多,英國也才服役了“君權”級戰列艦,新一代的“威嚴”級戰列艦1893年12月才開始建造。當然英國還有“百夫長”級和“聲望”級二等戰列艦,但綜合性能要差多了,主炮口徑只有254毫米,威力明顯不如“富士”級的305毫米主炮,不是好選擇。如果北洋水師從英國訂購戰列艦的話,基本就是“君權”級的縮小版,跟“富士”級差不多。英國對外出售軍艦,基本都是本國同級戰艦的減配版本或者干脆是上一級戰艦,最好的戰艦不會出售。
德國雖然是北洋水師的一個重要選擇,但是德國當時還沒有像樣的戰列艦,除了老式的鐵甲艦外,只有“勃蘭登堡”級戰列艦。“勃蘭登堡”級排水量只有10000噸。配備6門283毫米主炮(其中2門為35倍徑),“君權”級是四門343毫米主炮,主炮彈藥投送量“勃蘭登堡”級只有“君權”級的70%。并且“勃蘭登堡”級的主裝只有400毫米,“君權”級主裝可是有457毫米。副炮方面,“勃蘭登堡”級只有6門105毫米速射炮,“君權”級可是有10門152毫米速射炮。
“印第安納”級戰列艦
“富士”級屬于“君權”級的縮小版本,但火力可不弱,配備4門305毫米/40倍徑主炮和10門152毫米速射炮。主裝也是457毫米,并且還是混合裝甲,12英寸鋼面裝甲加6英寸哈維裝甲,因此防御比“君權”級還好,“君權”級主裝只是457毫米的鋼面裝甲。因此“富士”級綜合性能上要超過“勃蘭登堡”級,北洋水師如果購買“勃蘭登堡”級,根本無法應對“富士”級。
意大利雖然造船也很厲害,但在19世紀90年代早期還沒戰列艦,只有鐵甲艦。意大利幾款不錯的戰列艦要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開始建造,想從意大利訂購戰列艦,除非有設計圖紙,讓意大利造船廠按圖紙建造。當然北洋如果采購裝甲巡洋艦,倒是可以買意大利的“加里波第”級,主要火力為4門203毫米主炮和14門152毫米速射炮。雖然“加里波第”級噸位不大,標準排水量只有7000多噸,但是實現了當時主流萬噸裝甲巡洋艦的配置,包括大口徑主炮,數量眾多的速射副炮,大面積的硬化裝甲防護,以及適中的航速航程。“加里波第”級可以跟“富士”級打一打,早期大口徑主炮威力不佳,“加里波第”級裝甲薄不是大問題,通過高航速洗甲板戰術可以一戰,但談不上壓制。
“印第安納”級火炮布局
至于法國軍艦就算了,法國在戰列艦設計水平上明顯不如英國。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法國造了一堆腦洞大開的軍艦,屬于海軍界的奇葩!還有法國艦炮口徑也很小眾,274毫米和164毫米這類的。因此,北洋水師就算有大筆預算,也不會去買法國軍艦,首先李鴻章就不會同意。
其實當時的美國有一款戰列艦還是值得考慮的,這就是“印第安納”級前無畏艦,該級艦是美國海軍第一款萬噸級主力艦。1891年2月,英國“君權”號戰列艦下水,開拓了戰列艦(前無畏艦)的新時代。作為新興工業大國的美國緊跟時代潮流,于1891年5月開工了“印第安納”級戰列艦,該型艦一共3艘,即“印第安納”號、“馬薩諸塞”號和“俄勒岡”號。
330毫米/35倍徑主炮
“印第安納”級戰列艦在火力上擁有4門330毫米/35倍徑主炮,8門203毫米/35倍徑二級主炮,以及4門152毫米副炮。此外還有12門76毫米速射炮,20門57毫米速射炮,6門37毫米速射炮,6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在裝甲防護更是屬于烏龜殼,擁有18英寸(457毫米)厚的主裝,并且還是最新式的哈維裝甲。雖然最大航速慢一些,只有16節,但是“富士”級快2節也搶不到T字頭。
北洋水師可以買定制版的“印第安納”級,把330毫米主炮換成英國305毫米/35倍徑主炮(不要換40倍徑的,炮彈引信問題解決后再說),203毫米/35倍徑二級主炮換成英國203毫米/40倍徑速射炮,152毫米副炮換成英國152毫米/40倍徑速射炮。另外把主裝由18英寸砍到9英寸,增大防護面積。這種定制版本的“印第安納”級足以壓制“富士”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