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按照2024年簽署的《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韓國需要在2026年時支付將近11.34億美元軍費,不僅如此,美國還打算進一步提高軍費上限。
但特朗普持有另一種想法。他對韓國提出“無法接受”的要求:韓國作為發達國家,和美國之間有著明顯貿易順差關系,再加上駐韓美軍規模達到4.5萬人,現行費用微不足道,所以,韓國理應每年分攤100億美元的費用。
(韓國駐有數萬美軍,特朗普以貿易順差為由,要求韓國分攤100億美元軍費)
要知道,100億美元和11.34億美元之間,隔了近9倍!這種將上百億美元的軍費開支,幾乎等同于全額轉嫁給韓國。
可想而知,美國無疑是給這位新上任的韓國總統,出了個大難題。
而結合最近美國的一系列國情,不難發現,所謂貿易順差只是個借口。畢竟特朗普在上臺后曾提出1萬億美元國防預算,重塑“強人領袖”形象,五角大樓也積極配合,大力宣傳“重建美軍”理念,加速轉移國內民眾對關稅的抱怨。
在這一背景下,韓國、日本、北約都收到美國提高軍費的警告信。
說白了,這都是美國“軍事霸權的續命”與“經濟不可持續性”之間的沖突,只可惜,特朗普沒有認清全球化本質,最終才會未緩解財政赤字,又激化盟友內部分裂。
報道稱,美國這次可謂是異常嚴苛,除了要求韓國提高軍費外,還計劃創建“制造業合作強化基金”,以此推動韓國在美國投資建廠。
早在5月時,日本也收到過類似要求,數額高達4000億美元。可想而知,若韓國真的同意,那付出的代價,恐怕還不止4000億。像日車、芯片、化工原料等,都是美韓合作重點領域。
(韓國海空軍出動,在獨島展開防御演習)
更危險的是,韓國一旦繳納“歲幣”,就等于喪失軍事主權與經濟主權。
韓國官員張成吉看得透徹,他在一場貿易談判主題討論會上表示,中國的發展讓美國感受到巨大危機感,韓國作為中國鄰國之一,很可能成為美國對抗中國的前沿。
美國畢竟對韓國“全面統治”的70多年,后者正面反擊概率不大,而既有國仇家恨、又有產業矛盾的隔壁日本,自然成為最好的下手對象。
只能說,在這里,“惹不起美國還對付不了日本”?就顯得很應景了。
而李在明主要干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挑選合適外交官,同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出“求助信”,以此敦促日本履行佐渡金山、“軍艦島”強征勞工遺址申遺承諾。
第二件事,在獨島(日本稱為“竹島”)展開防御演習,海空軍全體出動,以示對日本《防衛白皮書》中包括獨島的抗議。
最后一件事,利用美國的中間人身份,用政策“降溫”來換取談判與美日的籌碼。
(面對特朗普提出的“不可接受”的條件,韓國采取消極怠美態度)
翻開歷史書卷,日本于1905年仗著《第二次日韓協約》,硬生生拿下獨島,但二戰后,《波茨坦公告》當著所有人面將獨島排除在日本主權之外。所以,自1952年之后,日韓之間就因為該島爆發多次沖突。
日本這么做,明顯是對戰后秩序的不甘心,想靠這座孤島給自己信心,李在明也不是“省油的燈”,上臺后立即在獨島演習,用“抗日”給自己加分。數據顯示,演習一出,李在明支持率直接飆升到49%。
總而言之,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冷笑。
韓國現在的態度就是:既然美國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那我就先置之不理,消極對待,留出精力來抗日,贏得支持率的同時,還可以彰顯一把“獨立自主”決心。
然而,韓國骨子里依舊流淌著美國框架,從芯片半導體到鋼鐵,這些靠的都是美國。說到底,不論是所謂的“抗日”還是“全套演習”,都是美國默許下的“自嗨”罷了,他們永遠擺脫不了對美國的核心安全的依賴,最后還是要乖乖聽從指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