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廣州家居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
據《觀察者網》報道,7月17日凌晨,53歲的靚家居創始人曾育周從天河某寫字樓高樓墜落身亡,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區分局通報排除刑事案件可能,指出事件與“個人原因”有關。
這位被業內尊為“整裝教父”的企業家,以最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第二天,靚家居多家門店貼出通知:“公司經營嚴重虧損,無力償還債務,旗下所有門店即日起關門停業。”
△圖片來源:網絡
這家成立24年的華南家裝龍頭企業,在房地產寒冬中徹底崩塌。
0 1
靚家居的破產,發生得十分突然。
就在7月18日上午,靚家居官方賬號還在社交平臺進行直播推廣,但據說下午員工就收到公司停業的消息,紛紛離去。
靚家居位于廣州天河的總部也從那天起關門至今,只留下一臉懵逼的消費者和供應商。
有不少靚家居客戶在網上發帖表示,自己錢交了,現在施工到一半,有些甚至還沒開始裝修,不知道后續該怎么辦。
也有已經跟靚家居合作4年的裝修工程項目經理稱,靚家居工程款發放越來越慢,從18天拖到慢慢延長至如今的6個月,“本來想著結算完就不做了,沒想到還沒結算就出事。”(報道來源:觀察者網)
哪怕如他們去到靚家居的總部,恐怕也不會有什么結果,總部所在大廈物業人員透露,“(靚家居)員工都沒發出工資,肯定不會回來。”
為什么,靚家居會突然崩盤?
0 2
說起來,靚家居也曾是華南家裝市場的一面旗幟。
2001年,曾育周在廣州開設第一家建材超市,憑借“明碼實價”的經營理念在混亂的家裝市場殺出血路。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當同行收縮過冬時,靚家居卻大膽推出388元/㎡的整裝套餐,將裝修變成標準化產品,這一創舉讓他贏得“整裝校長”美譽,公司步入黃金時代。
△圖片來源:網絡
巔峰時期,靚家居擁有近百家直營店,服務超55萬家庭,年營收突破20億元。
但是大家也知道,低價的策略,一定要建立在成交量足夠大的前提下。當市場下行,這種模式便難以為繼,甚至會成為拖累企業現金流的沉重負擔。
而且,當步子邁得大了,很考驗公司的管理水平,但靚家居很明顯并不過關。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可以看到有關靚家居的投訴信息超過400條,內容主要都是貨不對板、工期拖延、虛假合同、售后不負責任等。
還有前員工在社交平臺上訴苦,自己明明是設計師崗位,卻被迫兼任銷售四處推銷,而且收入也不高,沒干多久就堅持不下去跑路了。
只能說,靚家居的崩塌并非一日之寒,多重內部問題早已埋下禍根。
而房地產行業的寒冬,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隨著房子成交量下滑,精裝房需求腰斬,像靚家居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經營模式的企業,賬面余額很快高級,最終迎來了破產停業的結局。
0 3
如今房地產行業依然不溫不火,游走在懸崖邊的家居企業,遠不止靚家居一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全國家具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驟降27.9%,跌幅遠超工業大盤平均水平。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發布的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 顯示,2025年6月BHI為116.14,同比下跌5.47%。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6月銷售額為1231.05億元,同比下跌8.88%。
家居龍頭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美凱龍預計上半年虧損15億元,宜華生活2024年虧損超10億元,尚品宅配也有由盈利轉為虧損……
要知道,家居行業和房地產行業其實非常相似,也是行業兩極分化明顯,頭部企業可以憑借品牌影響力和供應鏈體系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但如今連頭部企業都陷入掙扎,中小企業有多困難可想而知。
0 4
老話常說,危機中往往暗藏著轉機,家居行業的出路,個人覺得可以放在存量房的翻新上。
個人觀察,當前房價跌得比較狠,很多本來有賣房想法的業主舍不得“割肉”,會選擇裝修現有住房繼續居住,這其實不失為一個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官方也在支持“以舊換新”,從傳統的家具、家電拓展至門窗、地板等硬裝品類,而且補貼力度還不低,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的置換成本,這也能刺激到不少的消費欲望。
據測算,國內城鎮存量住宅約有5億套,按10年左右翻新周期,年均翻新需求在5000萬套左右,按照10-15萬元/套的整體家裝費用計算,這個市場的規模也能達到5-7.5萬億元/年。
△圖片來源:攝圖網,已獲授權
不過,想實現這一規模,前提是要解決當前家居行業最為棘手的信任危機。
經歷過裝修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裝修暗藏的坑,一點也不比買房的少,它不僅考驗你的財力,還需要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全程監工才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想要修復這份信任,指望企業和施工隊自己做好不太現實,因此還是需要在政策、監管上更加出力。
就比如,可以考慮和房地產開發商監管一樣,對家居企業也進行資金托管舉措,確保業主預付款不被挪用,根據工程節點分批釋放給裝修公司,從源頭保障資金安全。
又比如,將家裝的驗收標準可量化,明確水電、防水等關鍵環節的量化驗收指標,以后裝修出了問題,消費者維護權益也有據可依。
還可以考慮建立公開化的信用評價平臺,公示不同企業的投訴率、履約情況等數據,為消費者選擇提供參考。
只能說,家居行業的未來,一定是信用、品質和服務的綜合比拼,誰能率先真正踐行了這些,誰才能殺出重圍,活到最后。
當然,不只是家居,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