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猶待未歸人
孫建國
“咚咚咚”一陣敲地板的聲音,把似睡非睡的胡玉竹又一次吵醒。她望了一眼墻上的鐘,已入凌晨一點。候車大廳里坐滿人群,有的枕著包裹蹺著腳,有的席地而臥打著粗大的鼾聲,靠柱子婦女敞胸露懷給孩子喂奶;玉竹頭的左上方斜插過來一只汗腳,那股味熏得她兩眼發花。
警察與保安巡查像唱戲一般,半個小時返場一回。每回都讓人們拿出身份證,驗明正身。警察第一次查胡玉竹時,拿著她的軍官證,朝她姣好的眉眼,端詳半天,確認眼前的女人與軍官證上的女人是同一個,客氣地還回證件,并讓她去招待所住。玉竹謝絕了,湊合一會兒,天就亮了。雖然,這個縣里有自己戰友,也有部隊招待所。但她不想將自己的窘境讓他人知道,因為她僅剩購買一張回程車票錢。
胡玉竹這次來四川萬源大山里,要到她的戰友許家聚家里送撫恤金的。許家聚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了,是為了掩護胡玉竹躲開一顆炸彈而犧牲的。胡玉竹自己向組織申請要把撫恤金親手送到烈士的家里,完成許家聚的遺愿。這是一次沉重凄楚的旅程。
玉竹下了火車又坐近兩個小時長途汽車才到了許家凹。大槐樹下,她向一個老婦人打聽許家聚的家,老婦人瘦骨嶙峋,耳朵還有點背,但總算弄清了許家位置。玉竹沿著凸凹不平的路,走到村西頭許家茅草屋前。柴門敞開著,屋頂上茅草隨風飄動,墻皮脫落一大塊,露出黃土坯,屋檐下掛著一串紅辣椒,墻根兩只雞懶散地刨食。
玉竹見棗樹底下有口水缸,舀了一瓢涼水喝個痛快。坐了幾十里顛簸山路汽車,嗓子渴得冒煙兒。
屋里人聽見了聲音,悶聲悶氣問道:“誰呀?”
胡玉竹連忙朝屋里喊:“我是許家聚的戰友,來看您了。”
屋里沒人再吭聲。門外跑進一個干瘦的老漢,嘶啞地喊:“老許頭,部隊上來人了!”
他望著胡玉竹愣了一下,見是個女的,伸出的手懸在空中,磕巴地問道:“你、你是部隊上來的?”
胡玉竹點點頭,說道:“我是許家聚的戰友。”
“哦。那你進屋吧。我是這村、村長。”老漢隨后,他朝一起來的小伙說道:“快去地里,把家聚娘喊回來。”
“我回來了。”隨著一個女人聲音,前后腳進來兩個穿黑上衣的婦女。一老一少,逆光里看不清女人的臉。胡玉竹隨著村長和兩個婦女走進低矮潮濕的屋子。
床上躺著的老人虛弱地說:“給部隊上的人燒水。”年輕女人急忙抱進柴火點亮灶臺。玉竹連忙說不用麻煩。
老村長大大咧咧地說道:“部隊上大老遠來的,辛苦啦。我們這地界不好找。”
他轉身又朝小伙吩咐:“你去供銷社取把掛面來,回我家讓你嬸子拿兩雞蛋。”小伙應聲躥出去了。
村長指著炕上老人說:“這是家聚的老漢兒。”(四川人管爸,叫老漢兒)又指著旁邊的老婦人說:“這是他媽。”
窗戶射進一縷光,照著老婦人布滿皺紋的臉,古銅色顴骨,緊閉的倔強嘴巴,像美術館里的一幅油畫。胡玉竹拿出部隊發的撫恤費和參戰紀念章,遞到老婦人手中。玉竹覺得撫恤金太少了,面對一對孤寡老人很難出手,她悄悄加了自己的200塊錢。老婦人攥著一摞錢,眼淚從深陷干涸的眼眶里默默地淌出來,一滴滴淚珠掉在錢上,濺濕身上襤褸衣衫。
“我的娃兒怎么連個骨灰也回不了家?”
老漢緊握著老伴那只爬滿青筋的手。許家聚的骨灰永遠埋在麻栗坡烈士陵園了。胡玉竹不知如何回答老人的問話。
村長安慰道:“娃兒是為國捐軀的,給咱村鄉親們爭臉了。”他嘆口氣,說道:“古人說過,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灶旁年輕女子也低頭抹淚。村長對胡玉竹說:“這是家聚未婚妻。”那女子仰起頭望著胡玉竹,灶火映紅那張清秀俊美的臉。
村長對著女子也似乎對著大伙說:“梅子是有出息的幺妹兒。她說她要照顧你們老兩口。替家人給你們養老送終。”
炕上老漢望了眼女孩兒,搖頭說:“我不能拖累幺妹兒。”
這時,跑進來拿著掛面的小伙子,聽到炕上老人后半句話,愣愣地說道:“老漢兒,我和幺妹兒商量過,我娶了她,和你們一起過。”村長說:“要的,這樣最好!”
“我和家聚一起長大,他的爸媽就是我的爸媽。”梅子立起來,望著一對老人等待著回音。老人還是搖頭,但這次沒再吭聲。
玉竹見了眼前情景,暗松了口氣,一路懸著的心,終于有了著落。她實在無能為力幫助許家聚老人的后續生活,如今有了寄托,深深為兩個山里的善良年輕人感動,為老村長的關照而感動。
與許家聚的爸媽吃過雞蛋面,胡玉竹起身告辭。站在茅草屋前,玉竹拉著梅子手,塞給她20塊錢,這是玉竹僅能拿出的余錢。梅子紅臉推搡著,玉竹說:“這是給嫂子的一點新婚賀禮!你們要好好過日子。許家聚的爸媽靠你們了。如有困難寫信北京找我。”
說著,胡玉竹把地址塞給梅子。轉過頭來,她對著身邊許媽媽說:
“許家聚是我的戰友,他是為我犧牲了。我就是您的女兒,我還會來看望二老的。”
村長接過話頭:“讓部隊首長放心吧!我們會照顧好家聚爸媽的。我們村是革命老區,對照顧烈士遺屬有傳統。”
胡玉竹感激地朝老村長點頭,她站在原地給所有人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老村長趕著毛驢車,把胡玉竹送到長途汽車站。望著暮色中遠去的老漢身影,玉竹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為何會為這些不動聲色,關鍵時刻勇于獻身的人動容?他們沒有寫滿崇高奉獻大詞的文字,而是用不為人知充滿畫面感的故事,勾起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細微的悸動。如果能在哪怕幾個特別的日子,我們依然能夠記起那些平凡無奇的名字,無論是白晝抑或黑夜,都讓我們肅然起敬,莊嚴敬禮!
2025年7月7日擬于清河永泰莊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孫建國:火箭軍裝備部綜合計劃局退休干部。
作者:孫建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