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龔琳娜 文/圖)夏季暴雨如注,汛情警報頻頻。為筑牢汛期安全堤壩,涇陽聯社一場打破常規的防汛應急演練在7月18日悄然鋪開—摒棄了往日各網點“閉門造車”的老路,保衛部首次召集全轄安全員目光聚焦于姚坊信用社,讓演練真正成為眾人參與、共同打磨的安全課堂。
鑒于此網點去年夏季曾遭遇暴雨襲擊導致雨水倒灌,首次演練擇定在此進行。從重要設備緊急轉移,到防汛擋板安裝、沙袋封堵入口,常規流程在眾人審視下逐項展開。然而,真正的“重頭戲”緊隨其后:演練結束話音剛落,觀摩席瞬間轉為“挑刺”現場。平日分散各處的同事們此時目光如炬,紛紛化身“找茬”專家—“沙袋擺放順序不對,水流沖擊力大的位置應該堆雙層!”“設備轉移路線不明確,緊急時刻耽誤不起!”保衛部人員穿梭其中,飛快捕捉每一條建議,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將散落的真知灼見迅速凝聚為六條關鍵改進項。大家高興地說:“上班這么多年了,頭一回這么較真地‘找茬’,演練原來能這樣‘活’起來!”
帶著這份沉甸甸的集體智慧清單,演練人員再次投入“戰場”。第一次演練時,沙袋歪歪扭扭,像堵“漏風的墻”。
第二次演練客戶經理畢天堯帶著人錯縫堆疊碼放,三層沙袋咬合得像鎖扣,保衛部經理伸手推了推,紋絲不動。設備轉移人員的動作更快,原來兩人抱著庫箱慌手慌腳,既不知該往哪放,又忘了關電源設備;現在不僅箱子擺放位置明確、責任劃分清晰,整個流程也一氣呵成。
“安全沒有預演,演練不是演戲!”這堂凝聚眾人智慧的防汛課,徹底擊碎了形式主義的空殼。下一步,涇陽聯社計劃將防汛演練升級為網點間實戰“PK賽”,讓安全之盾在良性競逐中淬煉得愈發堅固。
當防汛沙袋里裝的不再是沙子,而是眾人目光凝聚的警惕與責任,安全才真正有了重量。本次演練以“開放觀摩為鏡,以集體智慧為錘”,反復敲打預案每一處細節。演練的價值正在于它敢于直面自身的不足—因為每一次對“疏漏”的修補,都是對真實風險最鄭重其事的回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