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蘭丹 文/圖)仲夏時節,長武大地生機盎然:塬區果園里蘋果長勢良好,川區設施大棚內蔬果飄香,規模化養殖場里畜禽歡騰。近年來,長武縣立足建設全市現代農業基地縣總目標,圍繞“3+N+1”產業發展路徑,聚焦蘋果、蔬菜、畜牧養殖三大產業,統籌發展特色產業和綠色循環產業,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構建“龍頭引領、集群發展、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一季度交出亮眼“成績單”: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890萬元,同比增長4.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135元,同比增長7.3%,較全市平均水平高 0.2 個百分點,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全鏈升級激活“金蘋果”。在長武縣綠資現代農業園區,智能分選線上的蘋果正通過光電傳感器進行糖度、瑕疵檢測,每分鐘可處理 200 個蘋果。
作為全省千億級果業示范園創建核心區,長武縣按照 “穩基礎、優布局、強品牌”思路,大力推進果業振興,重點從全程機械、水肥一體化、果品智能分選、冷鏈物流等方面入手,培優培強綠資、天豐、乾富祥、瑞杰等果業產業基地,推動蘋果全產業鏈融合度不斷加深。推廣旱地蘋果無支架密植節水高效栽培“3332”模式 ——每畝 33 株密植、3 年掛果、30 年盛果期、2 項節水技術,今年已新建標準化果園5100畝,建成集中連片示范園16個,瑞陽瑞雪瑞香紅等新品種果樹面積不斷增加。去冬今春蘋果價格持續上升,全縣蘋果已全部售罄,群眾蘋果產業收益逐漸增加。
設施農業撐起“菜籃子”。黑河川畔,長武縣張代河設施蔬菜產業園的連棟大棚內,普羅旺斯西紅柿藤蔓上掛滿紅艷果實,物聯網監測屏實時顯示溫濕度數據,預計增加經濟收入200萬元,帶動500余名群眾就業。
按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思路,長武縣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推進 “三改一提” 工程(改棚型、改品種、改模式、提效益),加快蔬菜設施升級改造,加快高山冷涼蔬菜基地建設,全縣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15萬畝余畝,蔬菜種植總面積達到2.6萬畝,預計實現產值1.5億元。
畜牧養殖延伸“產業鏈”。走進正大集團長武生豬養殖場,智能環控系統將豬舍溫度穩定在 22℃,自動喂料線精準投放配方飼料。作為全省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縣,長武縣建成規模生豬養殖場18個、家禽養殖場4個,牛羊養殖場8個,生豬存欄達到10萬頭,大家畜存欄5200頭,羊存欄1.2萬只,禽存欄達到58萬羽。
長武縣推行“筑巢引鳳”模式,大力培育生豬、家禽和肉牛肉羊產業鏈鏈主企業,加大對正大生豬養殖場、德耀、寶豐泰肉牛養殖場,新秦農蛋雞養殖場,榛瑞肉羊養殖基地的支持,通過圈舍改造,技術提升,提高畜禽養殖集約化、機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機械化率提升至 95%,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0%,年生產有機肥2.8萬噸,實現 “養殖 - 肥料 - 種植”閉環發展。
特色產業打造富民“新引擎”。在長武縣洪家鎮艾草產業園里,2000畝艾草近期完成收割,生產線同步加工艾條、艾絨等產品,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
長武縣深入研究做好“土特產”文章,深度挖掘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形成新的富民經濟增長點。聚焦“獨一味”“短平快”等食品開發、手工制作加工類型,開發系列特色食品,發展民間手工制品,保護非遺傳統工藝,建設鄉村工廠和生產車間,支持縣級主攻精深加工,鎮級突出初級加工,村級抓好手工創作,農戶培育庭院經濟,形成縣有特色產品加工園、鎮有手工制作廠、村有原料供應點的鄉村產業布局。挖掘打造長武酥肉、長武鍋盔、支村燒雞、乞丐醬驢、洪家艾草、長武花饃、北關麻花、棗園剪紙等“土特產”品牌,為發展新的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建好梯隊。據了解,年內計劃種植籽葫蘆4000畝,年產值約2400萬元;發展設施瓜果約5000畝,年產值約1億元;發展吊干杏、金銀花、富硒小麥、太秋甜柿、食用菌、西梅等特色種植業3000多畝,產值約6000萬元。
三產融合構建發展“生態圈”。在長武縣十里鋪村田園綜合體和窯洞文化園,古樸與現代的氣息交織融合,這里集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農耕體驗、親子游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帶動了農家樂的發展。
長武縣積極推進三產有機融合,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村電商、休閑農業等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縣現有農文旅融合主體4家,涵蓋生態觀光、休閑采摘、農事體驗、特色種養等多元業態,總占地面積2070畝,從業人數140多人,均實現“良好”運營狀態。其中,陜西鑫響驢業有限公司依托毛驢養殖與深加工,打造“養殖觀光+非遺美食”體驗項目,成為全國首個毛驢全產業鏈融合示范基地;陜西青龍山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整合生態林地資源,建成集康養、研學、民宿于一體的綜合園區,獲評省級研學基地;十里鋪窯洞深入挖掘十里古驛文化和絲路駝鈴記憶,建設非遺展館一處,打造窯洞賓館17間,開心農場55塊,使其成為集田園觀光、農事體驗、休閑旅居、研學教育為一體的農文旅綜合體;彩麓農業園區聚焦智慧農業與特色種植,形成“采摘體驗+休閑觀光”閉環,初步構建起“特色農業為基、文化體驗為魂、旅游開發為翼”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
從塬區蘋果林海到川區設施農業,從規模化養殖場到農文旅綜合體,長武縣正以產業體系為抓手,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隨著陜甘交界蘋果交易中心、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建設,長武縣將持續壯大蘋果、蔬菜、畜牧等優勢產業,培育更多特色農業品牌,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增收,讓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在這片黃土地上結出累累碩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