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龔琳娜 文/圖)7月18日,涇陽聯社在姚坊信用社召開全轄安全員培訓會。與以往不同,這場首次打破傳統模式的培訓,以“員工親歷案例分享”替代文件宣讀、視頻觀看,成為聯社探索安全培訓創新的標志性實踐。
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安全培訓多陷入“單向灌輸”困境:會議室里,規章制度條文密集呈現,視頻內容循環播放,參會者或低頭瀏覽手機,或機械記錄應付檢查,培訓實效大打折扣。此次培訓,涇陽聯社首次嘗試“去專家化”“去文本化”,將講臺交給一線員工,以“嘮家常”式的敘事傳遞安全理念。
“前陣子看到兩個小孩在卷閘門旁邊的墻上搗鼓,我想著這地方平常沒人逗留,就上前看看,結果發現是卷閘門開關忘了上鎖,”先鋒大街負責人關晶的分享拉開序幕,“當時后背一下就冒了汗,趕緊鎖好并在安全檢查表上進行登記。”
如果說先鋒大街的故事讓大家捏了把冷汗,那么營業部會計劉芳的經歷,則給“制度面前無例外”寫下了更鮮活的注腳。結合日常值守,她說起:“一直給我們維修自助設備的是位老熟人,上個月他來的時候沒出示聯社介紹信,還說‘咱這么熟,哪用得著這’。我琢磨著規矩不能破,就跟他說‘手續不規范,今天確實不能讓您進’。”
“后來呢?”旁邊有人忍不住追問。“他專程補送了介紹信,還說‘這次才明白,嚴格是為了大家安全’!”劉芳笑著回應。現場頓時響起一片掌聲—這份對合規流程的堅持,讓“按章辦事”的安全底線,在掌聲里愈發清晰可感。
當大家還在討論“堅守制度”的重要性時,崇文會計董曉婕的“后怕”,讓培訓現場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她帶著反思提及:“說起來有點后怕,前兩天營業室頭頂的天花板突然掉了一塊,萬幸沒砸到人也沒碰到電腦。咱網點老,平常確實沒大留意這些隱蔽處的隱患,今天聽了大家的分享才明白,隱患排查真得往細里做,以后我肯定多觀察、常檢查。”
整場培訓中,參會人員專注傾聽,不時頷首或輕聲交流。一個半小時的分享結束后,仍有不少人圍繞案例細節展開討論,這與傳統培訓散場時的倉促形成鮮明對比。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這樣特殊的培訓會效果太顯著了,身邊案例的天然認同感,讓‘團隊共情’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融入具體場景的安全自覺,以后這樣的培訓得多搞。”
此次創新實踐印證:金融安全培訓的核心,在于讓規范從條文落地為行動。這場“案例故事會”,不只是一次培訓創新,它讓安全從墻上的制度,變成了嘴邊的故事;讓合規從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這種以員工為中心的巧思,正是企業文化落地生根的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