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
馮小剛在自傳里說,他曾開車去見一個老板。
(我們)在老板的帶領下驅車進山,沿途老板的手下不斷指著一座又一座的山說:這是我們的地,這也是我們的山。 同行的張健亞導演,座談會時多喝了幾杯茶,途中尿急。我說:你忍著點吧,別尿在老板的地盤上。他苦著臉說:誰知道老板的地盤有多大呀? 車行了大約20來分鐘,停在一道山口前,大家下來欣賞風光。張健亞說:應該出了老板的地界了,我實在憋不住了。 撒完野尿,提起褲子,神情恢復了從容。他問老板的手下:這還是你們老板的征地嗎?手下答:這里還是,過了前面那座石橋就不是了。
這個老板就是牟其中,中國第一代首富,比宗慶后大了4歲。
那一年,牟其中收購了大量的土地,在搞他的“南德實驗”,他宣布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堪比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
我要解決一個根本問題,結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我認為現在這個時代,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已經產生了:不再以資本為中心的生產方式,而以創造力,就是現在說的以創新為中心的生產方式。
1996 年,牟其中宣布“南德實驗”大獲成功,發表了《智慧經濟南德宣言》,他說,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1997年,牟其中宣布,要用半年時間,解決中國的芯片問題:
“我可以負責地告訴大家,我們正在做一個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項目。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能生產電腦芯片,日本也不行。我們的計劃是,在6 - 8個月內,生產出運算速度在10億 - 100億次之間的芯片。”
1998年,馮小剛拍了一部《不見不散》,葛優在劇中忽悠妹子,提到了一個驚世狂想:
如果我們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道五十公里寬的口子......把印度洋的暖風引到我們這里來,試想一下,那我們美麗的青藏高原從此摘掉了落后的帽子不算,還得變出多少個魚米之鄉?
這個宣言,來自牟其中的“通天河計劃”。
一年后,牟其中被捕入獄,原因是涉嫌信用證詐騙。
在牢獄生涯中,獄友對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他總是聚精會神的讀著報紙,然后向周圍人感慨。
當一個大國的領導人,真是太累太累。
好貓
20世紀80年代,在一家名叫中德商店的中國民營公司里,雪白的墻壁上掛著一副《好貓圖》。
《好貓圖》的主角是三只貓,一只黑貓,一只黃貓,一只白貓。
黑貓蹲在高處,伸長了脖子,俯視著地面,目光如炬,像是在搜尋獵物。
黃貓弓著腰身,平視前方,似乎已發現了老鼠,正躍躍欲試地要撲上去。
白貓臥在地上,仰望高處,看著忙碌的同伴,顯得優哉游哉,仿佛剛飽餐了一頓老鼠大餐。
《好貓圖》的頂端,用流利的草書寫著這么幾行字:
小平同志曾言,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在《好貓圖》上端,掛著一面橫幅,上面寫著:
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式社會主義。
——癸亥六月錄小平同志語書贈中德商店同仁。
“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摸著石頭過河。”,這些關于改革開放的名言,應該是家喻戶曉了,但只有真正經歷過改革年代的驚濤駭浪的局中人,才真正懂得這些話語的重量,以及它們背后五味雜陳的滋味。
中德商店的老板牟其中就是這樣一個局中人。
他曾在公司的大門上,寫下了自己的語錄:
“世界上沒有辦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外界看到的牟其中,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人,是一個國際大倒爺。
他曾空手套白狼,用罐頭換前蘇聯飛機,這已經成為了商學院教科書的經典之作;
他曾投資100多個億,想要將滿洲里開發成“北方香港”;還想以私營企業的名義發射衛星
這些個事,聽起來是笑談,講起來是奇聞,但又含著一種極為嚴肅的東西,一種令牟其中的企業家后輩為之深深著迷、肅然起敬的東西,所以當牟其中人生最后一次出獄時,他的“門徒”馮侖放言,要負責牟其中的余生,就當養了個爹。
十年
牟其中出生于四川萬縣,他的父親牟品三在新中國成立前,曾是當地商業領袖。
高中時,老師這樣評價牟其中:
“如果你能改變夸夸奇談的性格,將來定能有大出息。”
在那個年代,流行推薦上大學,牟其中吃了“出身”的虧,加上他在一次郊游中,遇見一座破敗的廟宇,興致一起,題了首抒發心中抱負的詩詞,從此與大學絕緣。
那首詞叫《虞美人》,是這么寫的:
九人踏霧入山來,重登太白巖。一層斷瓦一層草,不似當年風光一般好。垣頹柱斜廟已敗,何須再徘徊。愿去瑤池取玉柱,莫道大好河山無人顧。
放到現在,這首抒發豪情的小詞,多半會當作范文,但在那個年代,牟其中的這首詞就出了問題,尤其是那句“垣頹柱斜廟已敗”,被認為是為封建主義打抱不平,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牟其中的名字,被在大學的錄取名額上勾掉了。
此后,牟其中被武漢一所學校錄取,但苦于戶口遷不過去,戶口遷不過去,就領不到“糧票”等生活必需品,也只能作罷。
上大學無果,牟其中的就業就沒有了太多的選擇,有一天,街道領導來找他,說有兩個工作機會,一個是當老師,另一個是當鍋爐工,問他想干哪個?
牟其中吃過“出身”的虧,在他眼里,(那個年代)教師是不那么受人尊重的,遂選擇當了一名工人老大哥,每天作為鍋爐工,在爐前受著烈火烘烤,鍋爐內溫度高達三千多度,牟其中舉著幾十斤重的鋼釬在鍋爐里攪拌,揮汗如雨,干一個班就要休息一天,體力才能恢復。
1975年,牟其中雖屬工人老大哥,但始終甩不掉知識青年的底色,他與幾個朋友,寫文章探討未來中國的命運。。
文章的名字叫《中國向何處去》,文章的結論是:
中國的出路在于在共產黨領導之下,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體系
這讓他惹禍上身。
1975年,牟其中鋃鐺入獄,被判了死刑,好在那時處于運動末期,死刑遲遲沒有執行。
有這么個說法,四川省當時的負責人,是一位穩重清明的干部,牟其中這才撿了條命,后來,有人為這位干部寫了首歌,叫——《好大一棵樹》。
很快,改革開放到來了。
按牟其中接受采訪時的說法,中央派了工作組,從北京趕到了關押他的地方,把他放了出來,還和他談了話。
工作組希望他們幾個年輕人,在新長征中再立新功,還要求他建立中國第一個民營企業。
無論牟其中的說法是真是假,可以確認的事實是:
1980年,出獄一個月后,年近不惑的牟其中,把家里的縫紉機賣了,東拼西湊了300塊錢,下海了。
倒爺
牟其中下海,開辦了萬縣第一家民營企業,名叫萬縣市江北貿易信托服務部。
說是企業,其實就是四五個親友,沒幾個本錢,業務也沒門路,這時,商業的空手套白狼的奇妙之處就體現出來了。
有一天,在回萬縣的穿上,牟其中碰到一個河南人,是個有實力的商家,二人嘮熟后,河南人向牟其中打聽,萬縣有啥特產,有的話,他想訂購一批回河南賣。
牟其中看到商機來了,便向河南商人鼓吹萬縣的藤椅,等到對方聽得入港,想要花錢購置時,牟其中又開始渲染,萬縣的治安不好,袍哥和流氓很多,必須找個當地人代辦,這事兒才能做成,當然,這個“當地人”就是牟其中自己。
河南人很豪爽,在溝通成熟后,拿出6400元,交給牟其中代辦,牟其中拿著這筆錢,組織手藝人訂做藤椅,從中賺取了差價。
就這樣,牟其中賺到了第一桶金。
由此開始,牟其中將焦點放在商品的“流通”環節,做起了被俗稱為“倒爺”的買賣。
那時,上海的三五牌座鐘很火,牟其中瞄上了這個商品,與上海百貨公司的經理洽談后,對方表示,如果牟其中有類似座鐘,有多少他們要多少。
恰好,重慶的江陵機器廠軍工轉民用,正愁不知生產啥產品,牟其中便前去游說,讓他們給自己生產座鐘。
但這里有個難題,百貨公司必須有貨物才打款,而廠家必須要看到錢才生產,這時,牟其中開始發揮“空手套白狼”的倒爺秘技。
那個年代,銀行辦事效率低下,買賣雙方往來的款項,必須由當地銀行托收,而這么一“托收”,就得需要8天時間。
牟其中瞅準這個時間差,開始了神奇的操作,他先給廠家造出“錢已備好”的假象,拿到座鐘后,立馬運往重慶火車站,這時,經過事先打點的鐵路部門,就會當即開票,證明貨物已從重慶發往上海。
拿到鐵路部門開的票據后,牟其中立即坐飛機到上海,拿給百貨公司看,催促其趕緊付款,收到錢后,牟其中就將款項匯到萬縣市行,開始走8天的流程。
就是靠著當年這個銀行辦事效率底下的BUG,牟其中“倒來倒去”,生意越做越大,此時的江北貿易信托服務部,已改名為中德商店,從事代購代銷服務,八個月創造了40萬營業額,在當時屬于天文數字。
雖然抓到了“老鼠”,但當時社會上對“倒爺”這種行徑存有偏見,到了1983年,牟其中二進宮,第二次鋃鐺入獄,這次的罪名是投機倒把,偷稅漏稅,買空賣空。
隨牟其中一起入獄的,還有公司的財務夏宗瓊,牟其中托人給小夏傳紙條,鼓勵她不要氣餒,事情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牟其中在鐵窗中度過了一年,這一年里,很多親友和員工為他鳴冤,最后終于引起上面重視,經過一番調查后,發現投機倒把等罪名不屬實。
1984年8月,牟其中結束了第二次牢獄之災。
飛機
將牟其中從監獄里放出,某種程度上是認可了他“倒爺”的經營模式,雖然“投機倒把罪”要到1997年才正式取消。
春江水暖鴨先知,牟其中出獄后,卷土重來,很多銀行爭著給他貸款,牟其中建立了中德實業等四百多個單位,簽訂了上千萬元的經銷合同,招兵買馬,將“倒爺”的商業模式發揮到極致。
這個“倒爺”的商業運作模式比較瘋狂,中德公司按照“以銷定產”的原則,建立了“經濟研究辦公室”,訂閱了五十多種報刊,建立起了一個除中國西藏和中國臺灣之外的全國商品經濟信息網絡,成天研究市場動態,看哪塊啥產品過剩了,哪塊啥產品稀缺了,幾個月發出上萬封聯絡信件,每天接到上百封信函和電報,還要經常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外地客商,從中篩選富有商機的項目來操作。
隨著公司的擴張,開銷的增大,風險也隨之而來,當時正逢全國銀根緊縮,銀行對于那些欠債企業,只進不出,見到款項一律扣下,先用來抵債。
很快,中德的流動資金從700萬元跌到了分文不剩,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幾乎將中德壓垮,在那段日子里,牟其中為了“找錢”,到處奔走,甚至變賣資產來發工資。
在人生的低谷,很多人都離牟其中而去,倒是那個財務小夏不離不棄,陪伴牟其中挺過了最難的時刻,隨著政策的轉向,以及牟其中的多方奔走和“上書”,終于一步步將債務還清。
無債一身輕的牟其中,背上了感情的債,在深圳慶功會上,宣布跟夏宗瓊結婚。
1988年,牟其中將公司遷到海南,注冊南德經濟集團,將“倒爺模式”推向國際,從韓國進口冰箱,從日本收購海鮮,很快賺的盆滿缽滿,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大倒爺”。
到了9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幾乎,牟其中去中俄邊境的黑河出差,發現蘇聯對輕工業產品處在極度饑渴的狀態,并試圖出售四架圖-154飛機,但苦于找不到買家。
牟其中腦袋瓜子一轉,用倒爺的思維與買主勾兌了一番,達成了以物易物的合作意向。
這種拉郎配的買賣,關鍵是將需求雙方對接起來,為了給蘇聯飛機找婆家,牟其中聯系上了四川省民用航空公司,以川航的名義,依靠委托代理制,即無外貿權單位委托有外貿權單位進行代理,跑齊了相關手續。
這是一場倒賣三五牌座鐘的升級版重演。
倒賣三五牌鬧鐘,是利用了銀行辦事效率底下的BUG,有8天的周轉期,而火車運載的輕工業商品,運到蘇聯大概需要一周左右。
倒爺牟其中開始了他的表演。
當第一家蘇聯飛機飛抵四川雙流機場,牟其中立即用飛機做抵押,從銀行大規模貸款,然后發動員工跑遍中國十四個省,搜集服裝,罐頭,家電等民生商品,前前后后,一共裝了500多火車皮貨物。
這一躺大買賣,牟其中賺了8000多萬,還被寫進美國斯坦福大學教學案例,成為他商業征途上光輝的頂點。
隨后的道路,急轉直下。
譫妄
是什么讓牟其中崛起,就是什么讓牟其中墜落。
不論是倒藤椅,倒座鐘,還是倒飛機,牟其中的商業帝國都建立在“倒爺”的邏輯上的,他被戲稱為國際大倒爺,也是名副其實,他將“倒爺”的生意經做到了極致。
但是這種倒爺的生意經,是建立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之上的,比如信息的滯后,銀行辦事效率低下,法制的不健全,隨著時代的發展,當這些缺陷被一一添補后,牟其中的“倒爺模式”也就逐漸過時了。
可惜,牟其中沒有足夠重視這點,更沒能及時地將他的商業帝國引導到符合時代發展的軌道上去。
馮小剛的電影《不見不散》中,葛優那個驚人的建議,就折射了牟其中的性格和命運。
炸喜馬拉雅山并不是段子,而是牟其中決心要做成的事,他在一次酒局上,將這個宏偉計劃講給了馮小剛,馮小剛覺得好笑,就用在了電影上。
除了炸喜馬拉雅山,牟其中還想投資100個億,將位于中俄蒙邊境的中國城市滿洲里建設成“北方香港”,還要發射衛星覆蓋全球,以及更加令人瞠目結舌的“通天河計劃”。
南德作為一個民營企業,這些宏大的項目早已超出了正常商業的范疇,這也預示著“國際倒爺”牟其中,陷入了某種譫妄。
牟其中似乎回到了那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膽”的“放衛星年代”,那時的牟其中,正值青春少年,夢想著超英趕美,夢想著改造世界,夢想著解放全人類。
他的夢想,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當時的能力,哪怕他是中國首富。
這可以看出,不論人活到幾歲,塑造他人生底色的,往往是他青春時所經歷的時代光影。
吊詭的是,那個年代形容浮夸的言行是——放衛星,而牟其中商業帝國的轟然倒塌,則是因為現實中的“放衛星”。
為了落實“放衛星”、“北方香港”、“炸喜馬拉雅”、“通天河”等宏大計劃,牟其中需要大筆的現金流,但畢竟銀行不是他的私人提款機,他只能選擇鋌而走險,造假賬來騙取大量銀行貸款,投入到這些無底洞般的宏大敘事中,當資金鏈斷裂時,昔日的中國首富也就成了一些人眼中的“中國首騙”。
就這樣,一生多次往返牢獄的牟其中以詐騙罪的罪名踏進了監獄的門檻,被判無期徒刑。
因在獄中表現良好,牟其中多次被減刑,最終服刑16年出獄,當他青絲變成白發,踏出監獄大門時,迎接他的紅顏知已,已經變成了他的小姨子夏宗偉。
傳說中,有個叫黃鶴的老板,欠了3.5億,帶著小姨子跑了,現實中,牟其中的小姨子沒有跑,不離不棄,等他多年。
昔日的商業帝國南德已成泡影,那副《好貓圖》也不知所蹤。
而在他之后,中國首富不斷變遷,從黃光裕、宗慶后,再到馬云、許家印。
只有75歲的牟其中,仍然雄心未散,賦詩一首:
人生即可超百載,何妨一狂再少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