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我是曉得的,但是漲成這樣,還是有點出乎意料,當然這就是牛市的氛圍,那么眼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行情會不會切換分割呢?本篇將從三方面給大家梳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記。
一,雅下究竟有多猛?
關于雅下水電,我迄今為止聽到最猛的就是,有人說94年三峽開工,此后A股迎來牛市,這一次肯定是牛市,實際上老股民都知道95年沒有牛市,只有5月17日暫停國債交易,引發的大量債市資金入市,導致三天短暫牛市,此后伴隨著新股重啟,股市又重新下跌,真正的行情是要到96年年初了。
還有人說這次總投資遠超三峽,肯定很厲害,但是也不要忘記如今物價和20年前也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論了,更何況雅下水電站年均投入也就是1200億,什么概念?相當于鼎盛時期碧桂園或恒大地產年均建設投入的1/5左右,所以你說大基建要成為這輪牛市的中流砥柱,我是不相信的,過去20年可以說是房地產的鼎盛時期,要超過太難了……
所以,就像我說的,承接反內卷,雅下會成為階段性的熱點,可絕對支撐不起大牛市,這個邏輯缺乏足夠大的想象空間。A股是牛市,但是和雅下沒關系,要想激活內需,激活消費,必須要讓有錢人敢于投資,普通人敢于消費,前者缺渠道,后者缺信心,兩者一合計,股市就是最好的載體,所以股市一定會好,這是核心。
就像當年的雄安概念,市場一度分為雄安股和其他股,參與沒問題,關鍵是你要想清楚你是做題材的還是做長線的,搞不清楚就進場,那早晚挨打!
二,牛市最大的坑
牛市最坑人的地方就是你覺得踏空了,一旦你覺得踏空,你就會喪失理智,實話實說,踏空太難受,比套牢還難受,所以以前有人說,買就是滿倉,套牢就是死心了。
那么是不是不折騰就能賺錢呢?關于這個話題,我也反復說過,不可能,不折騰的結果就是你很有可能會踏空,因為很難熬,別人漲的時候你不漲,或者輪到你的時候漲得不如別人多,你都會很難受很難受,這種折磨不是誰都可以扛過來的。
還記得去年“9.24”行情不?上證指數看似平穩,但個股表現天差地別。近4000家個股上漲,可不少股民因選錯賽道,遭遇“滿倉踏空”的尷尬。牛市有一萬種方法讓你下車。
所以,我最近反復說,牛市你得會選,選的不對,就是白忙!
三,牛市如何選?
很多人對于找一只好股票感到苦惱,覺得很難,但實際這是因為你入手的角度有問題,或者說趨同了,其實從做生意的角度出發,真正的好股票都有一個前提,成本可控。就算是被譽為價值投資的典范,巴菲特也很注重控制成本,在他2023年的股東信中就談到了這一點,7年13億買了4億股,折合每股成本是3.25元美元,而從1988年到1994年的7年間,可口可樂公司股價最低是35美元,即便可口可樂早已不是市場中最令人激動的股票,但是憑借著過人的成本優勢,巴菲特依舊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可不要在拿什么價值投資來說事,就算是價值投資也不妨礙控制成本,任何一個機構投資者,它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持倉成本是否安全,而多數普通投資者考慮的是什么?是能盈利多少,之所以每次都是我差口氣就要賺錢了,不就是你對成本沒概念嗎!
那么機構的成本如何才能看出來呢?機構成本很難看出來,但我們可以知道哪些行為是機構在做成本,顯然就是在某個狹窄區間內反復震蕩,只要找出這個區間,那么機構的成本區域大致就知道了,于是乎也就不難把握機會了。
由于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與散戶是完全不同的,用傳統方法自然是很難識別,但是我們通過大數據統計工具先把所有的「交易行為」數據先保存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后,再通過大數據模型計算,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征了,看下面的個股:
這是「四方科技」的「交易行為數據圖」,和傳統的走勢圖相比,圖中橙色柱體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中反映機構資金活躍程度的「機構庫存」數據,「機構庫存」數據反映了機構資金交易的意愿,如果「機構庫存」數據越活躍,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機構資金參與的時間也越長。同時為了大家關注交易行為,我特意把K線漲跌給隱藏了。
這只股票是2024年「9.24」行情中很有故事的一只,9月底到10月份漲幅超過40%,而整個10月漲幅比他好的不到200家,算是表現不錯的吧,而且這只股票在當時流動性泛濫,炒小炒差的氛圍中,絕對屬于特立獨行的那一類。畢竟這是一只典型的白馬股,業績增速始終在10%以上,市盈率還不到20倍,咱不談成長性,光談業績的穩定性,我想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那為啥這只股票做起來了呢?從數據上看的是很清楚的。很明顯,股價尚未啟動的時候,「機構庫存」數據已經開始活躍,說明機構本就有心想做,之后便是壓著股價不動,這不就是典型的在做成本,一旦成本降下來之后,拉升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嘛!
實際小票也是這個思路,不是說小票都會漲,一定是成本做下來的才會漲,比如下面這只股票:
這只股票就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川普概念股「川大智勝」,如今已是帶星,妥妥的純粹炒概念,至于說抄懂王概念,我想這不是第一次了,所以這是一張名牌,但問題何時打出來呢?其實在第一個漲停板之前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是從數據上來看,該股的「機構庫存」數據實際在股價還沒有啟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活躍了,顯然機構又開始做成本了,一旦成本做下來,就是一路上漲。
但是有些即便是所謂的小盤股也是一路下跌,并沒有因為小盤股的身份得到資金的青睞,就像下面這只股票:
這是「華統股份」,標準的中小盤個股,很顯然,機構幾乎沒有做成本的機會,股價也只能是短暫上漲后繼續回落。
所以重要的不是炒,而是看成本是否到位!
真相很殘酷,但不知道真相會更殘酷。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老概,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