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22日,莫斯科時間22點07分,防空警報第一次在這座從未被外敵染指的城市上空拉響。夜色中,127架德軍He-111、Ju-88轟炸機分成4個楔形編隊,在地面探照燈交織的銀白光網(wǎng)里忽隱忽現(xiàn)。它們從斯摩棱斯克方向低空潛入,機腹彈艙開啟的瞬間,104噸高爆彈與4.6萬枚1公斤重的燃燒彈傾瀉而下,爆炸的火光把克里姆林宮塔尖的紅星映成了暗紅色。
高射炮第1師在15秒內(nèi)打出了第一輪齊射,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2門85毫米炮、34門37毫米炮和超過50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在怒吼。彈片像黑鐵冰雹般砸向屋頂,消防隊員米哈伊爾·科列斯尼科夫后來回憶:"燃燒彈落在特維爾大街的瀝青路面上像融化的錫塊,我們用濕棉被蓋上去時,能聽到彈頭里鎂鋁合金燃燒的嘶嘶聲像毒蛇吐信。"
空襲持續(xù)了300分鐘。當(dāng)最后一批德軍飛機在7月23日凌晨3點20分遁入西方天際時,莫斯科消防總局的值班記錄顯示:37棟建筑被夷為平地,其中包括高爾基大街19號的普希金劇院;1166處火點中有42處發(fā)展為三級大火,紅場北側(cè)的歷史博物館屋頂被燒穿了直徑3米的焦黑窟窿。醫(yī)院急診室彌漫著熟石灰與焦糊人肉混合的氣息——傷亡名單最終定格在792人,其中130具遺體是在阿爾巴特地鐵站被發(fā)現(xiàn)的,他們死于避難時的踩踏。
英國記者亞歷山大·沃斯在《泰晤士報》的戰(zhàn)地通訊中寫道:"探照燈的光柱在倫敦只用于引導(dǎo)戰(zhàn)斗機,而在這里,它們像古羅馬競技場的標(biāo)槍般密集地刺向天空。我看見一個戴少先隊紅領(lǐng)巾的男孩,正用鐵鍬把燃燒彈鏟進裝著沙子的木箱,他睫毛上的冰碴在火光中折射出琥珀色的光。"這段話后來被蘇聯(lián)審查機關(guān)刪去了最后一句——"他鏟起的每團火焰里,都跳動著莫斯科古老靈魂的新傷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