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戰火,烏克蘭人環顧四周才發現,每一寸焦土都寫著代價。
人口斷崖,戰前4100萬人口蒸發近半。500萬人逃亡海外,370萬國內流離失所,18-25歲青年男性在戰壕中成批倒下,征兵年齡被迫降至18歲,勞動力缺口讓經濟重建淪為泡影。
領土永失,俄軍實際控制烏東18%領土,頓涅茨克的煤礦、扎波羅熱的核電站、赫爾松的黑海港口盡數易主,連“歐洲糧倉”的沃土也淪為雷區。
廢墟上的賬單,7749億美元直接損失,相當于十年GDP總和,8000公里公路炸毀,380所學校化為瓦礫。
世界銀行估算重建需3500億美元,但西方承諾的援助杯水車薪。
自此,烏克蘭完成從棋子到棄子的墜落。
因為它的軍隊打光了。
烏軍官方承認4.6萬士兵陣亡,實際上超15萬,傷殘率高達32%,前線新兵平均訓練不足兩周。
它的經濟被抽干了,外資企業集體撤離,黑麥出口暴跌至戰前10%。
它的未來被抵押了,西方重建貸款要求烏克蘭開放國企私有化,美國高盛已著手打包出售第聶伯河水電樞紐,而國債占GDP比重飆升至120%,國家破產僅一步之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