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日本東京自民黨總部,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會見記者后離開。 新華社發
日本第27屆國會參議院選舉于21日早上完成計票。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未能獲得過半數議席,至此在參眾兩院都淪為“少數派”。
日本首相石破茂2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為使政治保持穩定,自己將繼續擔任首相,并且目前無意擴大執政聯盟。
分析人士指出,自公執政聯盟此次敗選,主要是因為民眾不滿物價高漲和政府應對不力,此外,傳統政黨形象老化等因素也導致選民流失。
再次遭遇挫敗
日本國會參議院共有248個議席,每三年改選一半。本次選舉總計爭奪125席,包括改選的124席和補選1席。根據21日早間揭曉的計票結果,自民、公明兩黨共獲得47席,加上非改選的75席未能超過半數,加之在去年10月的眾議院選舉中未能獲得過半數議席,正式成為“參眾兩院少數政權”。這是自1955年自民黨成立以來,該黨領導的政權首次在兩院同時失去多數。
除去年眾議院選舉失利外,自民黨不久前還在今年6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大敗,現在再次遭遇挫敗,作為自民黨總裁的石破茂面臨空前壓力。
執政前景堪憂
由于參議院選舉不直接決定政權歸屬,加之在野黨在憲法、安保等關鍵問題上分歧明顯,難以組成聯合政府,因此在石破茂本人不主動辭職的情況下,其首相之位可暫時維持。
不過,由于執政聯盟在眾參兩院同時成為少數,其政策推行將更加依賴在野黨。日媒指出,今年秋季召集的臨時國會對石破茂政權而言將是嚴峻考驗。屆時,政府將提交包括應對物價上漲和美方關稅措施在內的2025年度補充預算案,若無法獲得足夠支持,預算案恐將擱置,施政將面臨實質性掣肘。
對美談判更難
盡管未實現選前目標,石破茂明確表示“暫不辭職”。自民黨內有觀點認為,為保持對美談判的連貫性,此時不宜貿然更換首相,在野黨對此或能予以理解。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向日本“加壓”,稱大概率將從8月1日起對日本加征25%的“對等關稅”。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準備再度赴美開啟兩國第八輪貿易談判。他強調,選舉結果不會對談判構成實質性影響。然而,參議院選舉后執政黨地位進一步削弱,日本政府的“議價能力”遭到質疑。
分析
物價高漲、選民不滿傳統政黨
日本媒體普遍認為,執政聯盟遭遇失利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首先,民眾對物價高漲和政府應對不滿。近一段時期,以大米價格為代表的物價快速上漲,日本政府雖推動企業漲工資,但民眾實際收入仍不斷下滑。多家媒體的出口調查顯示,選民最關注的議題是“物價對策”,選擇比例遠高于其他選項。
石破茂內閣為應對通脹,在選前提出向每人發放2萬日元現金補助。然而該政策被廣泛批評為“撒錢買票”,不僅難以覆蓋持續上漲的生活成本,也無法從根本上緩解民眾的經濟負擔。與此同時,此前的米價飛漲、閣僚失言、商品券問題等一系列風波也在不斷削弱執政黨的公信力。
其次,選民對傳統政黨產生越來越強的倦怠感。此次選舉中的最大贏家是國民民主黨和新興的民粹保守政黨參政黨。前者選前有9個議席,選后達到22席;后者則從原有1席躍升至15席,實現重大突破。日本中央大學教授中北浩爾說,不少選民認為自民黨與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都太舊”,因此將選票投向具備“新鮮感”和草根動員能力的新興政黨。
國民民主黨主打上調打工族收入免稅門檻、廢除汽油暫定稅率等政策,切中在職群體關切,贏得廣泛共鳴。參政黨則主打“日本人優先”的排外口號及相關反外國人政策。兩黨特別是參政黨均擅于通過社交媒體吸引選民。日本國際大學副教授山口真一指出,參政黨通過社交媒體實現輿論突破,形成“網絡帶動現實”的效應,帶動了多個政黨圍繞“外國人問題”展開討論。 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