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大考”失利。
據新華社報道,7月20日,在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中,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喪失參議院過半數議席。這是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
這一結果,無疑是對石破茂內閣的極大打擊。去年10月舉行的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中,執政聯盟未能獲得過半數議席,成為少數派政府。此次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也遭遇失利,令首相石破茂的執政之路更加艱難。
或是預料到選情不利,20日晚,在參議院選舉結果出爐前,石破茂在電視節目中表達了繼續執政的意愿。21日,他對參議院選舉失利表示歉意,并重申日本當下面臨日美關稅談判、物價上漲等問題,為使政治保持穩定,自己將繼續擔任首相。
事實上,石破茂領導的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失利的結果,是市場意料之內。選舉前夕,日本長期國債遭遇暴跌,推動收益率大幅提升,源于市場擔憂日本將推行財政擴張路線會超出政府的承受能力。有分析指,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議會選舉,更是一場對首相石破茂執政前景、未來日美貿易談判走向以及日本經濟政策的全面公投。
日本市場的波動也引發關注。此前有預測認為,參議院選舉結果可能會令日本市場出現“股債匯三殺”的場景。日股和日債周一因假期休市,因此日元可能是最先體現投資者對選舉結果感受的指標。
日本政壇震蕩“后遺癥”
對于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無論是選前的多項民調,還是被視為參議院選舉“前哨戰”的東京都議會選舉,結果并不如其所愿。因此,石破茂內閣注定要在參議院選舉“背水一戰”。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當地時間21日5時30分,日本在野黨以及無黨派人士已經獲得76個議席,加上48個非改選議席,達到參議院248個總議席的一半,即124席。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共獲得46席,加上75個非改選議席,達到121席。
這是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也就是說,日本眾參兩院均出現“少數執政”局面。
上海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教授、博導陳友駿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導致日本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失利,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自民黨以及石破茂屢次陷入“黑金”丑聞。再者,雖然石破茂內閣向美方祭出多項經濟優惠措施,但日本仍在日美貿易談判中失利,令民眾乃至執政黨內部分人士,對石破茂內閣的執政能力產生不滿。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張玉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石破茂內閣執政以來政績乏善可陳,也是此次選舉落敗的重要因素。
張玉來表示,首先,石破茂內閣在內政外交方面均未能拿出亮眼的成績;其次,政府應急機制反應遲鈍且存在自相矛盾,在應對通脹、米價暴漲以及日美關稅談判中都有所體現;三是執政聯盟匆忙應選,未能就日本社會的重大發展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自民黨與在野黨在是否減稅和提供補助金等短線問題上出現矛盾,對社保、財政及安保等長期性發展問題則避而不談。
還有分析認為,傳統政黨形象老化所引發的選民流失,是這次執政聯盟敗選的主要原因,這也暴露出其在政策應對和民意溝通方面的深層危機。
選前民調中,石破茂內閣支持率已跌至20.8%,創其上臺以來新低,臨近“下臺水域”。在不支持的理由中,超過四成認為內閣“缺乏領導力”和“政策失敗”。
盡管如此,石破茂多次表示將繼續擔任首相。陳友駿認為,“目前來看,石破茂繼續留任的可能性很大。盡管人氣低迷,但自民黨黨內短期內還很難找到有實力的政治人物來取代石破茂。”
陳友駿表示,日本政壇的走向,還得看自民黨內部政治格局的發展,不排除在野黨會對石破茂提出不信任動議,并推舉其他政治人物擔任首相。
普遍分析都認為,接下來,石破茂內閣在關鍵政策領域會受到不少掣肘。
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接下來石破茂內閣在施政上肯定會受到在野黨的影響,比如在野黨主張的減稅措施等,但以日本的經濟現狀和政府財政收支狀況來說,大幅度推行減稅政策的難度很大,如何擴充財源,是日本政府面臨的關鍵問題。日本政府不僅要長期償還日本國債,還要填補社保缺口,這些都制約了該國實施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
張玉來則向記者分析道,本輪參議院選舉后,日本進入了多黨林立的政治格局,將使日本政治變得更加“短視”,長期困擾日本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更加棘手。
日本政壇的動蕩,恐怕將影響正在進行的日美貿易談判。雖然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表示,選舉結果不會對談判構成實質性影響。然而,在執政黨地位被進一步削弱的背景下,日本政府的“議價能力”遭到質疑。
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參議院選舉前夕,日本金融市場呈現劇烈波動。
市場擔憂情緒使得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急劇飆升。同一時間,對風險容納度較高的對沖基金也暫緩了對日本資產的押注。有交易員轉向做空日元以應對選舉的不確定性,此前日元兌美元匯率已連續兩周走低。
外界密切關注日本政壇局勢對日本股債匯市場的影響。由于日本股市和債市適逢國定假日休市,日元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關鍵資產。
讓人意外的是,選舉結果出爐后,日本股指期貨和日元走高,日元兌美元一度強勢上漲0.7%,隨后漲幅有所收窄。截至北京時間7月21日18時,日元兌美元上漲0.6%,報1美元兌147.9日元。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市場提前定價了政治風險,為選舉結果公布后的市場反應留下空間。
“日本政局的演變,增加了內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產生了看空日元的情緒。”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上海外國語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章玉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4月美國政府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以來,日元的波動性就開始加劇,如果日元兌美元跌破150∶1的心理關口,預計日本央行等部門會啟動干預。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未來日元將進入貶值通道。張玉來表示,由于日本更傾向于走財政擴張道路,再加上日本面臨美國的關稅政策,這些都將推動市場賣出日元。
日元之外,日本股市也備受關注。分析認為,日股后續的走勢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日股的部分支撐因素在于,參議院選舉后,日本央行加息節奏可能放緩,財政刺激力度可能加大,將為股市走勢提供穩定的流動性環境,而且日元的短期偏弱走勢也有利于改善日本出口狀況。但是,日本執政聯盟失去參議院多數席位,石破茂內閣政策推行難度加大,可能會影響市場對日本經濟前景預期,導致投資者信心受挫,進而給日本股市和經濟帶來壓力。
債務壓頂、通脹飆升,疊加美關稅影響持續釋放,當前日本面臨經濟衰退的壓力日益攀升。
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5月景氣動向指數顯示,對經濟形勢的總體評估自2020年7月以來首次轉為“惡化”,上個月為“止跌”。從定義上來說,這表明日本經濟處于衰退局面的可能性很高。
日本一季度經濟已經出現一年來的首次萎縮,令人擔憂的是,疲弱的日本經濟還要面臨美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據日本財務省數據,由于美國關稅政策導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額銳減,6月日本對美出口額連續第三個月同比下降,且降幅呈現擴大之勢。當月,日本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5%至9.16萬億日元,連續兩個月同比下降。
“日本的政治動蕩可能會導致該國陷入新一輪的經濟衰退。”張玉來表示,本次參議院選舉中強烈的排外主張的參政黨異軍突起,這樣的趨勢可能會進一步阻礙日本經濟的復蘇。
(實習生盧文靜對本文亦有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