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日本參議院選舉的最終結果顯示,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此次選舉中未能獲得參議院過半議席。
這是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都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也就是說,日本眾參兩院均出現“少數執政”局面。
為何會出現“歷史性慘敗”?石破茂能否留任首相?日本未來政壇又有哪些可能的趨勢?一文了解↓
石破茂稱將繼續任日本首相
石破茂21日在自民黨總部召開記者會,對參議院選舉失利表示歉意,但他同時表示,為使日本政治保持穩定,他將繼續擔任首相。
日本首相 石破茂:我目前沒有考慮自己擔任首相的任期截止時間。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將全力以赴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比如美國的關稅措施、物價上漲、可能隨時發生的自然災害等。
日本將繼續推進對美貿易談判
談及日美貿易談判,石破茂表示,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當天上午已動身訪美,這是其第八次赴美展開貿易談判。石破茂表示,希望通過談判達成對日美雙方都有利的協議,他愿意盡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談。
石破茂繼續擔任首相?日本選民不買賬
雖然石破茂表示將繼續擔任首相,日本選民卻并不買賬。
日本選民:我不知道石破茂輸得這么慘之后該如何承擔責任,但我覺得他應該辭職。
日本選民:情況會變得很困難。反對黨不會聽自民黨的,他們會利用自民黨目前不得人心的狀況。所以我覺得自民黨接下來的日子會很難過。
日本時事社日前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石破內閣支持率已跌至20.8%,創其上臺以來新低。在日本政壇慣例中,30%以下被視為“危險水域”,跌破20%則意味著“下臺水域”。
三問日本執政聯盟選舉失利
日本執政聯盟慘敗,主要原因是什么?石破茂雖表態將繼續擔任首相,事態發展真能如他所愿嗎?日本政壇未來又存在哪些趨勢呢?
01
歷史性慘敗 原因何在?
民眾不滿物價高漲 傳統政黨形象老化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民眾對物價高漲不滿,政策應對乏力以及傳統政黨形象老化所引發的選民流失,是這次自公執政聯盟敗選的主要原因,同時暴露出執政聯盟在政策應對和民意溝通方面的深層危機。
日本選民:我們曾經滿懷期待把票投給自民黨,但我們的聲音根本傳不進他們的耳朵,經濟也始終低迷不振。
日本選民:我認為(新興政黨)參政黨所宣揚的“日本人優先”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他們這次能取得這么大的進展,獲得這么多選票。
02
石破茂還能擔任日本首相嗎?
多重因素致石破茂暫能留任首相
有分析指出,石破茂暫能留任首相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是制度層面不存在強制性。參議院選舉不同于眾議院選舉,不涉及“首相指名選舉”這一環節,即無需在流程上重新選舉首相。
·其次是反對黨派力量分散。在野黨雖然在民生議題上具備共識,但在憲法、安全保障等關鍵政策上分歧明顯,短時間內形成合力提出不信任案的可能性較低。
·此外,日美關稅談判正處于關鍵階段,若石破茂辭職,此前一直負責對美貿易談判的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可能也將辭職,談判將被迫從零開始。
自民黨內與在野黨要求石破茂下臺聲音公開化
不過,有日媒披露,在自民黨內,要求石破茂下臺的聲音已公開化。
全日本新聞網主持人:自民黨大敗后,黨內追責石破茂首相的聲音此起彼伏。
日本電視臺評論員 井上幸昌:在野黨有可能提交內閣不信任案,立憲民主黨代表野田佳彥在20日晚表示將在觀察石破茂的記者會后做出判斷。如果各在野黨能夠達成一致,不信任案有可能獲得通過,若通過則將導致眾議院解散或內閣辭職。
石破茂政權執政前景堪憂
專家表示,這次參議院選舉的慘敗,從制度上不會導致現任首相的直接下臺。石破茂在選舉結束之后也表明自己想要繼續執政、繼續領導自民黨走出難關的意愿。這次選舉的失利,對于石破茂的政治威望,包括他執政的政治基礎,應該還是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害,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外界還是自民黨內部,對他的質疑之聲短期內都是很難得到平息的。
03
日本未來政壇 存在哪些趨勢?
日本政局保守化及民粹化傾向加劇
專家分析稱,這次選舉體現出自民黨所謂長期穩定執政的狀況,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嚴峻沖擊。這也反映出自民黨本身內部存在的問題已經被民眾所認知,并且受到嚴重的質疑。同時可以看到新興政黨的興起,包括一些民粹主義政黨的興起,傳統的中左翼政黨日漸式微。這也反映出日本社會在總體保守化、民粹化的思路下,包括因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凸顯而帶來的社會輿情分裂化、極端化的情況正在加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