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消息,日本廣播協會(NHK)等媒體報道,7月21日日本參議院選舉計票工作結束。在本次改選、補選的125個參議院席位中,自民黨和公明黨僅獲得47席,加上75個非改選議席,總計121席,未達半數。而在野黨及無黨派獲得76個改選席位,疊加48個非改選席位,共124席,達到參議院半數。這一結果意味著,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失利。
其實早在去年10月,該執政聯盟就在眾議院選舉中失去多數黨地位。如今參議院再遭敗績,石破茂的首相之位岌岌可危。時事通訊社17日公布的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僅20.8%,創下新低。要知道,在日本政壇,支持率低于20%就進入了“下臺水域”。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記者會上表示,接受選舉結果并向支持者道歉,但暫時不會辭職。他說日本正面臨美國關稅措施、物價高企等多重“國難”,不能讓國政停滯,自己要繼續履行責任。不過這樣的表態難以平息內外的壓力。
日本公明黨總部(資料圖)
自民黨黨內,麻生派首腦麻生太郎已召集親信商討應對措施。作為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打破30年規則擔任該職,話語權極大。安倍派等保守派議員也可能團結起來,迫使石破茂辭職。有消息稱,自民黨內甚至出現了候選人不參加石破茂拉票活動的情況,可見他在黨內的凝聚力已大幅下滑。外部壓力同樣不小。石破茂在與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談判中態度強硬,稱日本“絕不妥協”“拒絕當傻瓜”。
這讓依賴美國的日本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可能面臨更大壓力,也讓美國對他頗為不滿。有分析認為,美國或許會對他采取敲打措施。此次選舉失利,與日本國內民生問題密切相關。2024年,日本遭遇極端氣候,水稻插秧推遲,又遇持續高溫,導致水稻空殼率上升10%至15%,全國水稻減產40萬噸。部分稻谷品質下降甚至霉變,加劇了供給短缺。到2025年4至5月,米荒大規模蔓延,米價飆升,連學校都減少了餐食中的米飯供應。
石破茂(資料圖)
面對米荒,石破茂政府應對遲緩。直到2025年2月,米價上漲大半年后,政府才首次投放21萬噸儲備米,但多數被批發商囤積,未流入零售市場。5月,石破茂更換農林水產相,改為直接向零售端發放儲備米,局面才得以控制,此時米價已連續上漲多周。盡管目前米價連續8周下降,但民眾的不滿已難以消除。民眾對下調消費稅以應對通脹呼聲很高,石破茂內閣卻明確拒絕。
這一強硬姿態,加上之前應對米荒的不力,讓他失去了不少民心。與自民黨失利形成對比的是民粹政黨的崛起。參政黨和保守黨等民粹政黨,模仿特朗普的做法,炒作“外國人威脅”“外國人占用福利”等議題,提出“日本人優先”口號,吸引了不少選票。其中參政黨表現突出,此前在參議院僅1席,此次預計拿下10至15席,可能成為“關鍵少數政黨”。這些民粹政黨分走了大量本可能流向自民黨和公明黨的選票。
日本農民(資料圖)
石破茂的執政困境還不止于此。自公聯盟在參眾兩院均已失去過半席位,他雖表示愿意加強與其他政黨溝通,但暫無擴大執政聯盟的想法。即便他想通過“關稅談判正在進行”為由留任,在支持率低迷、內外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可能性也越來越小。有人猜測,若石破茂下臺,高市早苗、小泉進次郎等人可能接任。但無論誰上臺,都難擺脫當前困局。參眾兩院未過半,施政將如跛腳內閣。
若尋求與其他政黨合作,和民粹政黨合作要面對其“日本人優先”敘事及關稅問題,和中間黨派合作又可能在政策上難以協調。自民黨還背負著黑金政治、門閥丑聞的形象包袱,如今民粹政黨崛起、民生焦慮加劇、對外關系不穩,其長期以來的“一黨優位”面臨挑戰。石破茂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后續者恐怕也難以給出答案。石破茂的首相之路是否真的走到盡頭,日本政壇又將走向何方,仍有待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