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東
朝鮮目前已擁有兩艘“崔賢”級新型驅逐艦——首艦“崔賢”號,第二艦“姜健”號。其中,由南浦造船廠建造的“崔賢”號取得,而清津造船廠建造的“姜健”號則命運多舛,,,。這種波折,倒也可以理解,畢竟朝鮮建造新型驅逐艦的步子邁得很大,中間有些磕磕絆絆也是難免的。
在我看來,朝鮮下大本錢搞5000噸及以上大艦,也是形勢逼的。就像朝鮮經濟發展嚴重不均衡一樣,它的武力發展也是嚴重失衡的,陸軍獨大、核武當家,但海空軍都是短板,而且過于短,很難適應現代戰爭以及半島形勢需要。在核武力這把“大寶劍”在手的前提下,短板當然要補齊,空軍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掂的,所以,先拿海軍下手。在外界看來,朝鮮搞大艦是不自量力,但金正恩顯然是有算計的——這個算計,最初叫做“海軍核武力化路線”,后來修正為“海軍武力強化路線”,造大艦、裝導彈;@養雞說他家的“崔賢”級是,這一點我不能同意再多。
元帥有一點表演型人格,在造大艦這件事情上一直搞得神秘兮兮——具體什么時候開建的,不知道,一提就是八大定的計劃;去造船廠視察造艦進展,不說廠名,只說“重要造船廠”;朝媒發照片,也是遮遮掩掩,有時候還搞點兒馬賽克什么的;諸如此類,等等等等。所以然者何?除了搞戲劇效果,也是它家的習慣使然,不然不足以彰顯“神秘之國”、“奇跡之國”的本色。
不過,在正式進入“金正恩新時代”(起點大致可以劃在2021年的勞動黨八大)以來,朝鮮的“即時發布”開始多了起來,真假且不論,但大事小情對內對外報道得都比較及時,比如軍事偵察衛星的屢次發射不成功,比如“姜健”號下水典禮時翻船。當然,在漫天衛星蓋半島的前提下,這些事情與其捂著蓋著讓外界報道,不如自己先說了更占主動,同時也可以顯示“金正恩新時代”的日漸“透明”。
在造大艦這件事情上,“崔賢”號和“姜健”號兩艦在手,元帥似乎頗有底氣,不再藏著掖著,而是。其志不小,但也是實用性手段,畢竟不能總被美帝國主義“延伸威懾”。
7月22日,《勞動新聞》在頭版頭條發布消息——“崔賢”級三號艦開建誓師大會在南浦造船廠舉行,中央書記、軍需工業部部長趙春龍出席大會,廠長尹治杰作報告,與會者通過了致元帥的誓詞(下圖)。這一次,新大艦的建造有了明確時間表——2025年7月21日召開誓師大會當日開工,2026年10月10日之前竣工下水。
這與前兩艘大艦建造及下水的“突然”模式完全不同,但戲劇性同樣拉滿。因為這不僅讓滿天衛星有了相對準確的觀察時間,也讓人們對“崔賢”級三號艦有了某種期待,或者說,給外界帶來了一些懸念,比如建造得是否順利,比如是否還像前兩艘那樣捂捂蓋蓋,比如未來下水會不會順利,比如三號艦下水到正式服役時間是否比前兩艘有所縮短,比如南浦造船廠建造的首艦“崔賢號”和這艘三號艦如何從西海移往東海,比如崔賢、姜健之后以哪位朝鮮軍事元老的名字為三號艦命名。
關于命名這一點,在我看來,大致有兩個基本條件——首先,必須是蓋棺定論的“忠臣”;其次,生前最后軍銜不能高于大將,以崔賢大將定級、以崔賢命名首艦,這大致算是個鐵門檻,總不能搞個“崔賢”級“崔光”號。在4.25“崔賢”號下水典禮時,金策、安吉的名字與崔賢、姜健一起,出現在金正恩的現場演說中,差不多應該就是三號艦、四號艦的命名。
“崔賢”級驅逐艦的前兩艘造了多長時間,實際上是模糊不清的,但三號艦的建造時間卻是相對明確的,按此次朝鮮官方消息的情況看,需時十四個月左右,這基本符合朝鮮的“新千里馬速度”。問題是,在二號艦下水事故之后,清津造船廠是否還能以及是否可以及時開建四號艦?如果不行,2026年建造兩艘的計劃怎么完成?在我看來,每年建兩艘大艦的計劃已經周知天下,元帥自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關鍵看怹如何決斷,比如還用清津廠,比如過幾天清津廠就誓師開建,給清津的各位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畢竟清津廠的工人階級也攢著勁呢。
順便提一句,南浦造船廠廠長尹治杰在誓師大會的報告中披露一點此前不為外界所知的信息,即金正恩在此前一年多時間里曾10次視察該廠,“進行寶貴的造船教導”;而在朝媒的公開報道中,金正恩視察各造船廠的報道總數不過這個次數的一半。這也符合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情況,即朝鮮有些事情在發生當時不公開報道,只能從后續消息中知道曾經發生過什么,“金正恩新時代”的日漸透明其實有精心選擇,所以我在前文中給透明兩個字加了引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