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支持率跌至歷史低位,白宮正面臨內外雙重壓力。美聯社與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僅27%美國成年人認為特朗普上任后的政策對自身有積極影響,超半數(52%)直言政策造成負面影響,這一數據較其執政初期下滑近15個百分點。
健康問題首當其沖成為輿論焦點。白宮承認特朗普確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這種常見于老年人的血管疾病導致其腳踝腫脹、小腿淤青等癥狀多次被媒體捕捉。盡管白宮強調這是“老年常見病”,但民眾卻不買賬——社交平臺上,特朗普登機時腳步踉蹌的視頻播放量超千萬次,評論區滿是“連走路都費勁怎么治國”的質疑。更諷刺的是,特朗普曾在競選期間公開嘲諷拜登“年老體衰”,如今自己卻因健康問題陷入信任危機。盡管白宮4月曾宣稱其“認知測試滿分”,但測試機構、具體內容等信息始終未公開,民眾對“健康狀況良好”的說法將信將疑。
特朗普(資料圖)
政策失誤加速了支持率下滑。經濟領域,特朗普重啟的對華高科技產品關稅政策引發強烈反彈。6月底,白宮以“保護制造業、重塑供應鏈”為由,宣布對半導體設備、通信零部件等加征關稅,卻遭到美國工商界集體反對。半導體工業協會(SIA)直言,此舉會打亂全球芯片制造鏈條,推高企業生產成本;消費者技術協會(CTA)則警告,關稅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普通消費者身上,加劇通脹壓力。彭博社經濟研究團隊測算,若關稅全面落地,2025年下半年美國消費者平均每年將多掏約320億美元。更讓特朗普頭疼的是,英特爾、蘋果等科技巨頭已聯合向白宮遞交抗議信,部分共和黨議員也私下表示擔憂:中小企業本就面臨成本壓力,新關稅可能成為壓垮它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移民政策同樣惹爭議。特朗普第二任期將限制特定國家移民作為核心議題,但政策執行中的種族歧視色彩引發眾怒。今年以來,非法移民家庭被強制拆散的照片多次登上熱搜,社交媒體上流傳的拘留中心兒童哭泣視頻播放量破億。盡管白宮辯稱這是“維護法律秩序”,但民調顯示,48%的受訪者認為政策“缺乏基本人道”,其中25%曾是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
外交領域的挫折讓特朗普的“強勢形象”徹底崩塌。俄烏問題上,他年初宣稱“24小時結束沖突”的豪言猶在耳邊,7月初提出的“軍事援助換談判”方案卻被澤連斯基直接拒絕,克里姆林宮更明確表示“不接受附帶條件的停火”。北約峰會成了“裂痕公開現場”:特朗普以“歐洲搭美國便車”為由拒絕簽署“對烏長期支持”聲明,引發德法強烈不滿。
特朗普(資料圖)
最致命的或許是“愛潑斯坦門”舊案重燃。近期,隨著案件檔案被重新審視,民主黨人要求公布“客戶名單”的呼聲越來越高。令特朗普尷尬的是,就連部分MAGA支持者也開始動搖——“我們當初支持你,就是希望你清除腐敗,現在這么大的事卻裝看不見?”一位參與過多次特朗普集會的退休教師坦言,“如果連這種事都要護著,誰還相信你說的‘反建制’?”
多重壓力下,白宮正試圖“滅火”。發言人萊維特近期多次強調特朗普與MAGA陣營“保持緊密聯系”,并稱將“繼續傾聽支持者聲音”。但現實是,無論是健康質疑、政策失誤,還是外交受挫、舊案發酵,都在動搖民眾對其執政能力的根本信任。共和黨本指望依靠特朗普的“鐵桿粉”穩住席位,如今卻因支持率暴跌陷入被動——如果連基本盤都開始松動,特朗普的政治前途恐怕比他的靜脈健康更令人擔憂。
特朗普(資料圖)
這場風暴遠未結束。對特朗普來說,當“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被健康質疑、政策罵聲、外交挫敗和舊案丑聞層層包裹,他需要解決的不僅是支持率下滑的問題,更是如何修復民眾對其執政合法性的信任。畢竟,在民主政治中,失去民心比輸掉一場選舉更危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