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出臺,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民法院工作的高度重視,為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7月21日,全國大法官研討班開班式在國家法官學院舉行。開班式強調,抓好《意見》貫徹落實,持續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圍繞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結合理論和實踐問題,與會人員展開研討,同商共議抓好《意見》落實、實干擔當作為的思路、舉措。
以全面充分履職護航發展和安全
——全國大法官研討班聚焦司法保障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有序有效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意見》對“以嚴格公正司法保障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作出具體部署,為新時代審判工作注入澎湃司法動能。
方向明、藍圖展。司法護航發展與安全的壯闊前景激蕩人心、催人奮進。
如何以更高標準、更重責任將各項舉措要求落實落細?如何推動司法政策與經濟政策精準銜接?如何提供更優質精準的司法服務保障,更好維護經濟秩序、回應發展需求、保障民生福祉?
在7月21日召開的全國大法官研討班上,這些問題成為焦點議題。與會者們深入研討、共商良策,凝聚共識、積蓄力量,向著“以嚴格公正司法保障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目標篤定前行。
嚴格公正司法,筑牢安全之基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
人民法院作為黨領導下的國家審判機關,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法院受理刑事一審案件52.9萬件,同比下降10.4%。
數據背后,是人民法院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全面貫徹,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準確踐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推進“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嚴懲暴力恐怖等重大惡性犯罪,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依法懲治各類犯罪,以嚴格公正司法護國安民。
研討班提出,寬嚴相濟的核心在于全面與準確,全面體現在輕罪重罪既是刑法規定,也是人民群眾的感受,要客觀、恰當的把握。準確,則是要敏銳洞察、綜合考慮,把握具體案件情形,遵循“嚴格依法辦理、裁判標準統一、寬嚴理據充分”,實現“三個效果”相統一。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賈宇在研討時表示:“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把握,要契合群眾對輕罪重罪的認知,從而贏得群眾滿意。”
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韓德洋也認為,刑事審判需處理好寬與嚴的關系,重罪中有寬,輕罪中有嚴,要規范司法行為。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刑事犯罪數量特別是重罪數量下降,輕罪明顯上升,極端惡性犯罪時有發生,新型犯罪多發高發,社會對懲治犯罪、保護人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研討班提出,各級法院必須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見微知著能力,加強風險源頭防控,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嚴防發生極端案件,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同時,要堅持“嚴”字當頭,彰顯刑罰“鋒芒”所向,又要敏銳把握形勢,以寬嚴之別體現政策力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長治久安。
“人民法院在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方面要有擔當。當前暴力犯罪趨增,性侵害未成年人及未成年人盜竊案件增多,我們將持續落實好研討班要求。”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胡道才說。
做優審判執行,激活發展之能
善于從政治上看,精于從法治上辦。
《意見》部署加強金融審判、知識產權審判、生態環境資源審判、涉外和涉港澳臺審判工作,許多舉措要求都涉及司法政策與經濟政策的銜接與協同。
近年來,針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司法政策,在規制“背靠背”條款和“知假買假”行為、明確房地產企業風險化解中權利順位等司法解釋出臺后,各級法院據此審理大批案件,社會反響良好。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海波在研討時提到:“廣東作為外貿和科技產業大省,受國際形勢影響,上半年部分數據指標未達預期,但我們有信心應對。當下急需在執法司法工作中提供政策支撐,通過辦案拿出切實可行舉措護航發展與安全。”
“要主動適應黨中央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強化對科技創新的保障與服務。”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蔡志萍說。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都紅巖表示:“要以依法治疆為抓手,依托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及國家優質農產品供給地等地緣優勢,推動《意見》落地見效。”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審判機關是規范涉企執法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線”。為此,人民法院扎實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司法專項行動,在嚴格公正、嚴格依法前提下,通過以調促和、活封活扣、引導“可重整不清算”等措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做實定分止爭。
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中歐法學院教授,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提出:“人民法院要加強對民營經濟組織合法權益的保護,在產權保護、企業經營等方面堅持同等責任、同等追責,保障民營經濟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及時總結發布涉民營企業典型案例,為民營經濟注入信心。”
做實定分止爭,厚植民生之本
國泰民安,民之所盼。
民生案件雖多聚焦于婚姻家庭、鄰里關系、勞動就業、生活消費等看似尋常的領域,背后卻往往交織著法理與情理的復雜糾葛,尤其需要法院與法官在定分止爭中更加用心用情。
202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在審判工作中促進提質增效 推動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的指導意見》,為全流程規范、優化審判執行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
2025年上半年,全國法院受理民商事一審案件1237.2萬件。
“落實‘如我在訴’,要堅持黨建、隊建融合,避免程序空轉,實質解決問題。”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黃明耀在研討班上發言表示。
為此,人民法院持續將立案環節的訴訟指導、依法登記、保全鑒定、先行調解,與判前判后的釋法說理、來訪接待、信訪答復等工作做優做細,讓定分止爭不僅停留在紙面,更深入到群眾心坎。
“我們找準定位,扎實做好案件審理工作,切實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同時,持續優化法治服務環境,狠抓服務質量提升,以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廣鎖介紹道。
在特殊群體保護與社會治理領域,司法擔當同樣鮮明。針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治理,人民法院積極推動“三審合一”規范、實質運行,以司法保護為支點,促推“六大保護”融合發力,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此外,人民法院高度關注涉群體性就業問題,研究制定涉新就業形態司法政策、審理勞動密集型企業破產案件等,把穩就業、促就業作為重要考量,依法妥處相關案件,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貢獻司法力量。
“內蒙古法院下一步將在黨委的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好研討班會議精神,把貫徹落實新時代審判工作作為今后的重大任務。”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楊宗仁表示。
使命在肩,重任在前。全國法院將以此次大法官研討班為新的起點,把共識轉化為行動,將智慧凝聚成力量,在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征程中持續彰顯司法擔當,讓安全防線更牢固、發展環境更優質、民生福祉更厚實。
來源:人民法院報·2版
見習記者:李欣妍
見習編輯:賀晴 |聯系電話:(010)67550939|電子郵箱:fyxw@rmfyb.cn
新媒體編輯:楊夢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