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包頭市九原區的綠色智能溫室大棚內一派生機盎然。火紅的柿子如燈籠般綴滿枝頭,飽滿的西甜瓜在藤蔓間散發出誘人的甜香……各式各樣的優質瓜果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果盤子”,更鼓起了當地農民的“錢袋子”。
在阿嘎如泰蘇木烏蘭計五村,一座座新建的現代化綠色智能大棚成為了柿子種植的“核心引擎”。從育苗到種植,棚內的智能感溫控濕系統如同敏銳的“神經”,24小時精準監測著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光照強度,并依據柿子的“生長黃金模型”,自動調節通風、遮陽、加濕設備,為作物營造最佳生長微氣候。即使在盛夏高溫時節,棚內依然涼爽宜人,柿子著色均勻、糖分充沛,甜度與品相俱佳。
智能溫室大棚內培育的柿子苗。王佳妮攝
“我們從今年3月開始建棚育苗,第一批成熟的柿子主要都銷售到了包頭本地還有北京,供不應求。現在我們又在育第二批苗,周邊已經有農戶找我們預訂了!”包頭一番好柿農場負責人李哲婷告訴筆者,除了智能感溫控濕,大棚內還安裝了智能滴灌系統,將有機肥與水分按需精準輸送至作物根部,實現“按需供給、零浪費”,相比傳統種植,可以節水30%、節肥40%,同時避免土壤板結與鹽漬化。
“現在除了訂苗,買果,還有幾家合作社想引進我們的智能大棚技術,我們也愿意合作推廣,大家一塊增收致富!”李哲婷說。
走進哈業胡同鎮李廣恒村,一眼望去,智能溫室大棚內連片的鋪綠疊翠,甘甜多汁的西瓜、甜瓜掛滿藤蔓,清香撲鼻,為這個夏天帶來絲絲清甜。
脆甜多汁的吊籃西瓜。王佳妮攝
“我們合作社目前種植了1.1萬余畝,30多個品種的西甜瓜,包括博洋9號香瓜、麒麟西瓜、白梨脆香瓜等。”包頭市廣恒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旺榮介紹道,目前合作社采用的是“瓜——菜——菌”輪作模式,春天種西瓜,夏天種蔬菜,秋冬種羊肚菌,地不輪空的同時,高溫消毒的菌料作為生物肥料,和采收后的菌床特別適宜瓜果蔬菜的生長。
瓜棚內,自動噴淋、自動霧化以及增溫設備一應俱全,據李旺榮介紹,每當大棚里光照不足時,自動補光設備就會自動開啟進行補光;溫度超過32攝氏度、濕度大于70%時,通風設備便會自動開啟通風除濕,有效實現了全流程智能控制。
得益于科學的棚內管理設施和嚴格的綠色種植標準,合作社種植的西甜瓜不僅口感出眾,更以“綠色、安全、健康”贏得市場口碑。
如今,在包頭市廣恒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每年平均帶動周邊農戶480余戶開展種植,幫助農戶增產每畝地1000-3000斤,每畝增收2000-4000元。一顆顆西甜瓜成為村民眼里的金元寶,更是幫助農牧民發家致富的香餑餑。
炎炎夏日,當清甜的汁水浸潤舌尖,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是夏日豐收的滋味,更是科技賦能現代農業的巨大潛力。九原區的“甜蜜事業”,充滿活力與希望。(王佳妮)
來源:九原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