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7月24日電 盛夏時節,正是田間管理的關鍵階段。在佳木斯市樺南縣明義鄉團結村的農田里,連片的玉米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田間整齊排列的滴灌管道蜿蜒伸展,正將水與養分精準送達每一株作物根部——這是當地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的生動場景,為農業生產注入了科技新動能。
“以前追肥全靠老辦法,農機根本進不去田地,全靠人工追肥,又累又費事兒。”團結村農戶牛加田看著自家地里的玉米介紹,“現在有了水肥一體化技術,追肥再也不用愁了。玉米整個生長期能追3次肥,不管長多高都能輕松搞定。”
據了解,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有機結合的農業新技術。該技術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依據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需肥規律,把可溶性肥料與灌溉水按科學比例調配后,均勻、準確地輸送至作物根部。這一技術不僅大幅提升了水資源和肥料的利用率,還從源頭減少了肥料浪費及對環境的污染。
為讓技術發揮最大效能,團結村專門邀請農業專家定期駐村指導。專家們會根據土壤墑情、作物生長態勢等實時數據,動態調整水肥配方與用量,為作物生長提供精準“營養餐”。
“水肥一體化技術借助滴灌系統將水肥直送玉米根部,核心優勢在于節水、省肥、增產。”樺南縣農技推廣中心環耕站站員徐薪惟介紹,該技術可減少化肥用量20%,在提升肥料利用率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玉米產量能增加15%左右,且因水肥精準供應,作物長勢更加均勻一致。
樺南縣明義鄉團結村創新采用社會化服務托管模式,推動土地規模化種植,并引入智慧農業水肥一體化技術。“我們通過‘互聯網+’采集種植數據,構建大數據平臺,由平臺生成最優種植方案,實現節水、增效、增產多重目標。”團結村黨支部書記陳秀斌表示,下一步,村里將進一步加大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力度,讓更多農戶享受到科技興農的紅利。(尚城、項思淼、孟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