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處看深圳,會發現有些小區和城中村的樓頂或翠綠茂盛,或五彩繽彩,一片生機勃勃。
這些樓頂上的植物盆栽,大部分并非用來觀賞的綠植,而是住戶們種的瓜果蔬菜和花。
現在,在種菜種花界稱霸的,也并非閑來無事的老漂,以此補貼家用,更多的是種菜基因覺醒的年輕人,在工作之外,從土地汲取生命的力量,恢復自身的元氣。
木蘭在深圳租了一間頂樓的房子,她在天臺上種花、種菜、種瓜、種水果,高難度的高粱、小麥、西瓜等等,她隨手就能種出來。菜多到吃不完,她開始養雞幫忙吃,吃上了自己養的走地雞,被稱為“天選的老農民。”
欣妍住在小區里,偶然得知附近工業園區樓頂有菜地出租,200元/㎡/年,她想讓孩子多接觸自然,于是承租下來栽種,并時常帶孩子去采摘,每月也能節省3000元菜錢。
正所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這些小小的土壤里,破土而出的不僅僅是新鮮的瓜果蔬菜,更多的是一顆封閉于鋼筋森林里的心。
01
深圳氣候濕潤炎熱
瓜果蔬菜大有作為
任誰都想不到,一位能在深圳露臺種出來各種青菜、茄子、黃瓜、南瓜、苦瓜、絲瓜、玉米、辣椒、番茄、紅薯、櫻桃、草莓、西瓜、香瓜、檸檬、百香果、陽光玫瑰、青蘋果、海棠果、菠蘿、蓮藕、高粱、水稻、月季、牡丹、向日葵、茉莉、荷花......還養了雞和鴨的木蘭,竟然是位新入門種植的95后。
大學畢業后,木蘭來到深圳,從事自由職業,工作性質比較燒腦。閑暇之余,她考慮尋找一件放松且有趣的事情解壓,便想到了種點植物。
“我真的很喜歡這種無腦的混土、播種、澆水、施肥、拔草和整理小菜園的活,因為這些不用動任何一點腦子,簡直就是治愈神器!”
童年記憶里的快樂一直讓她念念不忘——孩童時在河里抓蝦摸魚的經歷,投射到長大后的她,成了在一線城市的樓頂露臺上種菜養雞。
圖釋:木蘭種的水果
一開始,她沒有經驗,買了一些防水花盆,網購了各種各樣的便宜土填充在盆里,當時養了不少植物,但過了幾個月都是半死不活的狀態。
后來,她研究了一番,發現應該是土不靠譜,但靠譜的土又比較貴,她便去郊外找了一塊荒廢的地,挖了一些田園土回家,摻和一些品牌好土,就這樣得到了既有營養又疏松透氣的土壤。
從那個時候開始,她的種植之路好像開掛了一樣,種什么便收獲什么,植物長勢旺盛,收獲也多得吃不完。
深圳的天氣四季不明顯,濕熱多變,有時高溫難耐,有時臺風多雨,對植物來說,也是一種生存挑戰。
根據木蘭的經驗,在深圳這種亞熱帶海洋氣候下,新手種植可以選耐高溫耐濕抗病性強的蔬菜,比如空心菜、莧菜、小白菜、蕃薯葉、秋葵、矮番茄、紫蘇等,基本上一個月左右就能有收成,可以上餐桌。
圖釋:木蘭種的蔬菜
對木蘭而言,種什么植物,是否能吃并非最要緊的。天南地北的植物,她都想嘗試種一下。她常常能在種植中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我覺得收成并不是種植的唯一目的,即使開不了花,結不了果,甚至養不活,也是一種體驗呀,生活不就是用來體驗的么?人不用一輩子活得那么正確,酸甜苦辣才能構造多彩的人生。”
她認為在種植中,最要緊的一個投入就是耐心,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種植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她種過一棵櫻桃樹,在櫻桃結小果子時,太急于吃上自己種的櫻桃了,一下子施多了雞糞,把櫻桃樹燒死了。
“有些植物看似半死不活,但是過了某個時間節點,它就瘋狂生長,也許植物也有屬于它的節奏吧。”
和人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在四季的更替中,按照自己的節奏,悄然生長綻放。
02
栽種成本高于買菜成本
但收獲的意義無價
木蘭將自己的種植經歷做成視頻,名字為“一天耕錄”,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獲得了近100萬的點贊。
很多人評價她是“天選的老農民”“種這么多菜,菜商別想在她口袋里賺一分錢”,他們認為她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體質,相較其他人,節省了不少菜錢和水果錢。
然而,木蘭卻不這么認為,從經濟角度看,她投入的成本遠大于收獲的價值,買土、買盆、買種子、買苗、買肥料等,都是不少的開支。
除此之外,她在其中還投入不少的時間成本,尤其是在換季或者需要重新種植的時候。
平常的日子里,她去樓頂散心的同時順手澆水。由于樓頂有直通的水管,澆起水來比較方便。
現在天氣熱,水汽蒸發得快,她早晚都得把盆栽都澆透,讓植物儲備一定的水分,以防被曬傷。
圖釋:木蘭種的花
她一邊種植,一邊學習,在保證土壤、光照、溫度、濕度、養分這幾大要素都到位的同時,分辨不同的植物需要的肥料和土壤,買相應的土和肥,薄肥多施。
由于是在樓頂種植,病蟲害相對外面菜地會少很多,但是有些土壤會自帶的蟲卵和病毒,所以她每次種植之前,都把土壤攤開來暴曬幾天,起到高溫殺菌的作用。
有些難以避免并且嚴重的病蟲害,她則使用相應的農藥,之后種植出現的病蟲害減少,甚至消失了。
仍有會有少量青菜長了菜蟲,但這些菜和菜蟲后來都成為了她養雞的重要食材,為雞提供了天然的蛋白質,成為她養的走地雞汁甜肉美的原因之一。
圖釋:木蘭種的青菜
種植的過程,有酸甜苦辣、跌宕起伏、喜出望外,她的生活變得更有盼頭了。她早晚都要去看一下瓜果蔬菜的長勢,它們就像隱形的鬧鐘,讓她不自覺不嫌累地堅持打卡。
“從混土,播種,澆水,施肥,養護到開花,結果,收成。這種體驗不亞于養一個孩子,以前我不理解那些母親為什么要天天曬自己的孩子,自從種菜以來,我終于理解了,那種深度參與一個生命從發芽到成熟,那種體驗是豐富而熱烈的。”
她時常會把種植的喜悅分享給她的朋友們,她們似乎更期待收獲的那一天,因為那時她們就可以吃上新鮮的愛心蔬果。
每次朋友到她家聚會,她養的走地雞就得遭殃一只,成為餐桌上最耀眼的美食。
木蘭還會把收獲的瓜果蔬菜分給同一棟樓的鄰居們,和他們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她每天都會把天臺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物業和鄰居從未投訴過她。
后來她養了雞,考慮到味道和聲音的問題,她養了不會晨鳴的母雞,并且在糞盤放上分解墊料,定期把雞糞倒進桶里發酵,保證雞糞在通風的環境下不會有味道。
“同一棟樓里有一位阿姨,她跟我說每天至少來三趟看我的菜,能被大家喜歡,我也倍感高興。”
圖釋:木蘭的雞下蛋
木蘭之前看過專家說,種菜能緩解80%的焦慮,自從迷上種菜后,她信了這句話。
“早晚都能溜達一方小菜園,近距離接觸綠色的生命,穿梭在自己構造的小自然里,真是堪比每日接受一小時的心理咨詢啊。”
在深圳這座城市里,她感覺到每天都在高樓大廈、鋼筋水泥里穿梭,除了壓力就是疲憊。
圖釋:木蘭在她的郊外農場
“每天面對的都是天花板,能時常去樓頂看看天空,吹吹晚風,跟各種植物‘開開會’,蒼老的心秒變孩童。對我來說,這片綠色小天地,就是我最昂貴的奢侈品。”
現在,她又在郊外租下了一片荒地,準備擴大栽種版圖,開荒養鴨子、羊,繼續種菜。
03
樓頂租地種菜
深圳人的解壓新方式
雖然在樓頂種菜、開辟出一個小農場,是很多人的向往,但并非所有的房子都有這個條件,在人多地少的深圳,種地往往更像是富人的消遣。
很多小區房由于承重、防水的問題,樓頂嚴格限制種植或養殖,再加上小區房人口密度大,開了這個口子,地沒法分、人多口雜,事情也多。
于是有人做起了出租樓頂的生意,張老板便在翻身租下了一個工業園區的樓頂,原本只是他和同鄉會的朋友一起種種菜、養養鳥,沒事種著玩,后來他生意忙,無暇顧及,便把地分塊分租了出去。
一平方200元租一年,很多人一租就是20平方,年租是4000元左右,張老板提供土、水和肥料。
欣妍是通過兒子同學的媽媽介紹,才知道原來小區附近有這樣一片樓頂菜地,她和同學媽媽都是全職媽媽,平時送完孩子上學之后,她們便到菜地上捯飭。
每天花2個小時,澆水、修剪枝葉、施肥,在暴熱的天氣里,汗水流滿她們的臉頰,她們依然怡然自得,樂在其中。
圖釋:欣妍在種菜
原本,她們想的是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因為在城市長大的孩子,仿佛生活在另一片真空,認識瓜果蔬菜全靠圖片和超市貨架擺放,被鋼鐵水泥和電子屏包裹住了視野。
他們想周末帶小孩來體驗種植和采摘,感受親手種植的收獲,但孩子們來了幾次,便不再感興趣了,剩下幾個媽媽倒是對種植來了興趣。
她們幾位說好了分別種植不同的品類,如果收獲夠多,就分著吃,這樣大家能吃到的種類更多。
她們現在種了毛瓜、茄子、西瓜、辣椒、莧菜等等,從3月開春到11月,溫暖的節氣,讓她們每天來澆水時,都能目睹到植物們肉眼可見的成長。
迷上種植后,他們做起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去菜市場回收一些豆腐渣、爛水果、魚蝦,家里吃不完的食材、廚余垃圾,都不再浪費,順手收起來漚肥。
圖釋:欣妍種的南瓜
張老板表示,現在出租的這一片近100平方的地,并不夠她們種植,他現在又去找了十幾棟工業園區的樓棟,預備租下他們的樓頂,繼續開發成樓頂菜園。
程序員朱生,和同行的妻子雙雙失業之后,也迷上了種菜,他們花了1700元在固戍一個園區的樓頂租下了10平方的地。
這么一小片地,他們同時種了蘿卜、黃瓜、韭菜、豆角、秋葵、空心菜、紅薯葉、豌豆、菜心、油麥菜、茼蒿、辣椒、甘蔗。
在經歷過裁員、焦慮、找不到工作的焦慮輪回之后,他們在菜園里收獲了內心的安定,自嘲為“在挑戰和奮斗中選擇了挑糞”,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雞糞肥。
這一方小天地成為了他們的心靈寄托,為懷才不遇的他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瓜果蔬菜,他們家的冰箱都堆滿了,菜地里還源源不斷地在產出。
誠然,甘心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撥弄泥土的人,一定是個極具生活情趣的人。
畢竟如果只是途經一朵花的盛放,可能會感嘆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而如果你種瓜果蔬菜花,就會感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備注:文中人物為化名。
文丨白粥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