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接連動作,引發全球關注。
特朗普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普京的不滿,稱其雖多次表露和平期待卻未兌現承諾。更為關鍵的是,特朗普給俄烏和談劃定了 50 天的期限,若期滿仍未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對俄加征 “非常嚴厲” 的關稅,具體包括對俄羅斯輸美商品征收 100% 關稅,以及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加征 “次級關稅”,不過該關稅細則尚未明確。這一舉動背后,是美國對俄烏沖突走向的焦慮,既不想直接軍事介入,又希望通過施壓俄羅斯推動沖突按自身節奏解決,于是將關稅作為籌碼。然而,俄羅斯并非軟柿子,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稱特朗普的聲明很嚴肅,涉及普京本人內容,俄方需時間研究,若普京認為有必要會親自回應,同時俄方也釋放了對第三輪俄烏談判持開放態度的善意,但指出基輔一直未給明確時間。
特朗普(資料圖)
同一時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中歐峰會前發表演講,拋出三項針對中國的要求,首條便是要求中國與俄羅斯 “切割”,聲稱中俄合作加劇歐洲不安全,甚至將中國形容為俄烏沖突的 “間接推手”。馮德萊恩還指責中國 “產能過剩” 沖擊全球市場,要求中國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理由是中方審批程序 “效率低”。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轉移國內矛盾,歐盟內部受能源轉型、通脹高企拖累,經濟增長乏力,外部還面臨美國的貿易壓力,把矛盾引向中國,可轉移國內民眾對經濟困境的注意力;二是強化歐美同盟,借 “對抗俄羅斯” 來鞏固歐美關系;三是迎合內部政治勢力,歐盟內部右翼勢力抬頭,她通過 “強硬對抗” 中國來爭取這部分選票。
事實證明,馮德萊恩對中俄合作的指責毫無根據。中國在俄烏問題上一直主張勸和促談,從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2024 年中俄雙邊貿易規模主要集中在能源、農產品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并非如歐盟所說的涉及軍事支持 。
特朗普(資料圖)
中俄之間的貿易往來是兩個主權國家的正常合作,有著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廣泛的共同利益,不會因外部壓力而改變。此外,中國制造業的產能過剩本質上是市場規律和企業競爭力的體現,產品出口全球不僅滿足了消費者需求,也為相關國家創造了就業機會,所謂 “沖擊全球市場” 只是某些經濟體面對競爭時的借口。而在稀土出口方面,中國一直遵循公平、透明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和國際規則調整出口量,所謂的 “審批低效” 更是無稽之談。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和馮德萊恩的 “切割” 要求,實則暴露了美歐各自的焦慮與矛盾。美國想通過關稅施壓俄羅斯,以鞏固其在歐洲的影響力,但歐洲國家并不愿完全跟隨美國。德國總理就曾公開表示歐盟應有獨立的對俄政策。而歐盟內部也存在不同聲音,馮德萊恩的舉動更多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考量,而非基于事實和合理的國際關系準則。美歐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應對俄烏沖突的僵局,但這種基于錯誤前提和不合理要求的做法,注定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也無法真正解決俄烏沖突問題。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馮德萊恩的無理要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明確回應,中俄之間的正常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干擾,中國始終是和平的維護者。中俄合作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歷經多年發展,具有強大韌性。同時,中國在俄烏沖突中一直積極勸和促談,聯合巴西等國成立和平之友小組,致力于推動問題解決,而美歐卻一再拱火澆油、輸出武器,卻要求中國 “選邊站隊”,實屬雙重標準,其無端指責只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阻礙和平解決沖突的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