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2005年開始,在府谷縣境內(nèi)144公里的明長城腳下,總會有一群人不分嚴(yán)寒酷暑,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守護長城遺址、研究長城文化、組織開展各類長城保護宣傳主題活動。他們的執(zhí)著與堅守,帶動了更多年輕人接力弘揚長城文化,讓長城精神在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
生在長城下,長在長城邊的“中國好人”劉東厚是府谷縣保護長城公益活動的發(fā)起者,也是府谷縣長城保護工作站站長。20年來,他和他的團隊無畏山勢陡峭,無畏歲月漫長,始終堅守在保護長城最前線,先后修繕長城文物古跡2000多平方米,改造長城破損環(huán)境15000平方米,沿長城栽植綠化防護林帶4.8公里,數(shù)量達(dá)6萬株,新建長城文化教育巡展基地2714平方米,整理巡查資料達(dá)百余份。
劉東厚的孫女劉承英是一名高中生,耳濡目染中,她對長城保護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近期組織的長城守護者創(chuàng)意工作坊DlY活動上,劉承英與30多名小學(xué)生一起體驗文創(chuàng)DlY、書寫祝??ㄆ?。“我做了一個正在傳遞軍情的烽火臺,靈感來自于我在徒步長城的時候,摸到了厚重的城磚,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毙W(xué)生志愿者郝姝涵說。
徒步長征過程中,小志愿者們身穿馬甲,手拿塑料袋、垃圾鉗,沿著長城清理垃圾,用實際行動守護長城這一寶貴歷史資源和根脈。劉承英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講起了保護長城的意義,希望讓世界人民了解長城、愛上長城。“作為這一寶貴文化遺產(chǎn)的守護者,我們有責(zé)任把它傳承下去,全心全意地保護它。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向全球分享它的壯麗,讓世界了解我們的古長城?!眲⒊杏⒄f。
長城綿延萬里,是世界上體量、規(guī)模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chǎn)。蜿蜒橫亙在府谷的明長城有段、臺、面、堡及相關(guān)遺存文物點344處。滄桑歲月里,府谷明長城見證著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三秦大地的碰撞和融合,也見證著長城腳下百姓生活的巨變。(樊仲森 馬趙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