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比了我大學老師念大學時、我念大學時和現在的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本,有個觀點一直40多年都沒變,那就是預應力不改變混凝土的抗彎承載力。高強鋼絞線在80年代在國內才開始得到逐步廣泛的應用,就得出的這個“經典”觀點正確嗎?還是有適用條件?
為避免范圍過大,本文所指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主要限制在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梁。
圖1 國內不同年代典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教材
圖2 教材中關于預應力的“經典”觀點
關于預應力是否影響混凝土構件極限抗彎承載力,在“橋梁思考者”微信群中開展了熱烈的討論,主要有以下2個觀點:
觀點1:預應力混凝土的破壞彎矩MP,主要與構件受力性能有關,而與是否在受拉區鋼筋中施加預拉應力的影響很小。其破壞彎矩與同條件下普通鋼筋混凝土的破壞彎矩幾乎相同。這說明預應力混凝土并不能創造出超越其材料強度之外的奇跡,而只是大大改善了結構在正常使用階段的工作性能。這個觀點是很多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教材中的“經典”論述。
圖3 矩形截面受彎構件示意圖
觀點2:由于多了偏心的縱向預壓力,預應力混凝土梁是偏心受壓構件,可以將梁看成偏心受壓構件,如圖2所示。根據壓彎構件的M-N曲線,大偏心受壓破壞時,縱向壓力將提高適筋梁抗彎承載力;而小偏心受壓破壞時,縱向預應力將降低適筋梁抗彎承載力,如圖3所示。這說明預應力的存在可以影響構件的抗彎承載力,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抗彎計算不能簡單類比普通混凝土結構。
圖4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轉化為偏心受壓構件示意圖
圖5 M-N曲線示意圖
請大家留言或投票,我們將開展國內外文獻調研和有限元計算,并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開展結構模型試驗。
以上工作由浙江工業大學博士后朱志翔、研究生邱文浩和郭辛瑤撰寫并編輯,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來投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