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炭素全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紅古區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全面落實1139工作部署,牢牢扭住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源,圍繞強科技行動,從制度設計、政策落地、平臺建設、人才引育到成果轉化系統發力、協同推進,持續激活區域科技要素,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高質量科技發展支撐強縣之基、強區之勢、強業之路。
筑牢基礎支撐
以組織推動強科技見效
紅古區將科技創新擺在“國之大者”的戰略高度來謀劃與推進,緊扣“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及強科技行動方案,全面構建工作體系。區科技局專題研究產業創新、主體培育、改革深化、平臺建設等重點方向,制定出臺“創新紅古”三年行動計劃、梯度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方案等5項政策性文件,明確46項具體落實舉措,合力構建“一帶七心”科技創新發展新格局。
為確保任務落地,紅古區堅持清單式閉環管理,將強科技重點工作在年初就明確了責任單位與時間節點,健全上下協同、專班推進、會商調度與晾曬考評機制,持續優化計劃項目、財務內控等8項管理制度,實現任務“到事、到人、到時、到位”。在財力保障方面,區級財政年初列支專項科技經費700萬元,用于支持科技企業培育及科技項目實施。同時,主動跑省進廳、跑市進局,近兩年獲得省級強科技獎補資金累計達1158萬元,為全區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財力支撐。
聚焦產業煥新
激發強科技內生動能
紅古區緊緊圍繞全市“3+2”現代產業體系和“6+X”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在項目層面,集中攻堅一批高含金量科技研發項目,如高溫氣冷堆核石墨技術研究、煤礦強礦震及沖擊礦壓防控技術研究等,科技含量持續提升,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持續增長。目前,轄區內具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達13家,占比35%。
在主體培育方面,紅古區堅持梯度培育思路,形成“孵化一批、培育一批、認定一批、提質一批”良性循環。區級兌現高新技術及省級創新型企業獎補資金59萬元,遴選入庫甘肅省高技術、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的“三高”企業5家,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9家??萍计髽I發展活力持續激發。
在成果轉化方面,紅古區打造“政產學研金介用”協同創新機制,發揮3家企業技術中心平臺優勢,引導企業與在蘭科研“新四軍”深入對接。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蘭州物理化學研究所等高校與企業合作成效顯著,方大、鑫源等8家企業建立穩定合作機制,截至目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04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111.5%。
優化創新生態
注入強科技發展活力
優良的營商環境是科技創新的沃土。紅古區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質,聚焦創新與開放關鍵指標,深入開展“包抓聯”等專項行動。截至目前,為15家企業爭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1.25億元,舉辦科技政策培訓4期、惠及165家企業,幫助解決技術研發、政策申請等問題30余項,助力優化營商環境考核評價保持全省縣區第一方陣。
在創建任務推進方面,紅古區加快建設省級創新型縣區,全力完成農業產業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等四大方向12項任務。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成效明顯,打造市級以上農業科技示范園5家,2024年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人才是科技發展的第一資源。今年以來,紅古區持續做好“引育服用”全鏈條文章,圍繞重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協同舉辦各類科技活動8場次,推動企業引進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技術型人才14人,動態入庫行業領域科技專家超50人,選派農業科技特派員40余人,以人才推動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和產業升級。
放眼未來,紅古區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科技創新工作,把強科技行動落到實處、干出實效,為推動全市科技創新發展大局、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華靜 通訊員 柳滿霞 文/圖
責任編輯:馬和相
來源: 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