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江水電站,1.2萬億元的超級工程,就算是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也得花上十年才能建成。但只要這座水電站立起來,不僅能讓西藏的牧民用上穩定電,還能幫下游的印度減少三成洪災,更能給中國每年省下數億噸煤炭,這就是剛在西藏林芝開工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一個讓印度炒了十幾年卻攔不住的“世紀工程”。
為什么偏偏選在雅魯藏布江建水電站?
這條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天河”,本身就是老天爺賞的“能源寶庫”。它在中國境內全長2057公里,一年流走的水堪比1000多個西湖,更關鍵的是天然落差超過2755米,平均坡降5.5%,這意味著水流從高原沖下來時,能帶著巨大的能量。尤其是下游墨脫的“大拐彎”處,50公里內落差就有2000米,水能蘊藏量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全球找不出第二處這樣的地方。
但建這座水電站,難到讓中國等了幾十年。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專家提出設想,可那會兒連墨脫的公路都沒通,重型設備運不進去;這里還在喜馬拉雅地震帶,9度的地震烈度比三峽高了3個等級,稍微設計不好就可能出問題;加上印度一直跳出來反對,說“中國要斷下游的水”,各種理由鬧了十幾年。可就在今年7月,雅魯藏布江水電站正式開工!
為什么現在能下定決心?不是突然沖動,而是中國早把算盤打得明明白白,這步棋走得又穩又準。
從能源角度看,中國太需要這樣的清潔能源了。咱們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用電國,光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每年就得多用幾千億度電。以前不少電靠燒煤,不僅被西方拿“碳排放”說事兒,還得花大價錢從中東買石油。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建成后,一年能發3000億千瓦時電,夠3億戶家庭用一整年,相當于少燒1億噸煤——這既響應了全球減排的號召,又能把能源命脈握在自己手里。西方以前總說中國碳排放高,現在咱們建清潔能源工程,他們根本挑不出錯。
更妙的是,這工程直接戳破了印度的“雙標”。這些年印度一直喊“中國水威脅”,說水電站會影響下游水量。可轉頭就在印巴邊境,把水壩當成武器,旱季關閘門讓巴基斯坦缺水,雨季開閘門讓下游淹水,活生生把水資源變成了戰爭工具。這種自己破壞規則的行為,讓它反對中國水電站的理由變得毫無說服力。
其實印度心里清楚,雅魯藏布江的水九成來自青藏高原的雪山融水,水流穩定得很。中國建水電站不是“截水”,而是“調水”,雨季把多余的水存起來,免得下游印度阿薩姆邦被淹;旱季再放水,保證下游灌溉。就像專家說的,這工程能幫印度減少三成洪災,每年能救下上千人的命,印度怎么會真不懂?只是以前想靠“反對”撈點好處,現在發現中國根本不吃這一套。
當然,這工程能開工,最關鍵的還是中國解決了“硬骨頭”。墨脫以前連全年通車的公路都沒有,設備運進去得等天氣好的時候;這里地震、滑坡、泥石流扎堆,施工就像在“地質博物館”里搞建設。但中國工程師早就想好了辦法:不建高壩,改用50米的低壩減少生態影響;挖34公里的超深隧洞,把電站藏在山里避開災害區;連大壩都用了“抗震增強設計”,能扛8.5級地震。
為了保護當地的魚,還特意留了三成天然河道讓它們洄游,施工時挖掉的草都會小心移栽回去。這些準備,光是勘測論證就花了幾十年,早就把各種風險都想到了。
現在開工,時機也剛剛好。中國正大力發展新能源,這水電站發的電,既能通過特高壓送到東部,給工廠、新能源車供電,又能讓西藏告別“用電難”。工程還會帶動墨脫修公路、建通信網,創造數十萬個工作崗位,以前靠放牧的牧民,能變成電站運維工人。等后續鐵路通車,這里說不定還能搞“水電+旅游”,讓“藏南孤島”變成邊境樞紐。
反觀印度,自己在雅魯藏布江下游的開發還不到3%,每年雨季照樣被淹,卻總想著阻撓別人。美國之前還攛掇印度用“環保”當借口反對,可中國早就把環保方案公開了——一年減排3億噸二氧化碳,這比印度全年的減排承諾還多,美國自然也說不出話。
所以說,印度反對沒用,不是因為中國強硬,而是中國占了“理”和“勢”。理在我們按國際規則開發,承諾不影響下游水量,還幫著減災;勢在我們有技術、有規劃,把工程做成了“共贏”的事。印度要是真為老百姓著想,與其反對,不如早點跟中國合作搞水文數據共享,畢竟少發一次洪水,對誰都好。
再過十年,當這座水電站的第一度電送出來時,大家可能會更清楚:1.2萬億花得值。它不只是一座電站,更是中國用清潔能源說話的底氣,是西藏發展的新起點,也是對“共贏”最好的詮釋。至于印度,或許到那時候才會明白:真正的智慧不是阻撓別人,而是抓住機會一起把蛋糕做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