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醫生預言“活不過半年”,生命仿佛被宣判了倒計時,可河南方城的肖大哥卻在這絕境中,走出了一條令人驚嘆的逆襲之路,從只能吃半碗粥到暢快吃下一大碗面條,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奇跡?
2020年7月,命運對肖大哥露出了猙獰的獠牙,他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被確診為肝癌。8月1日,帶著對生的渴望,他接受了醫生的建議進行手術切除。出院后,他一直服用華蟾素膠囊,希望能將癌細胞牢牢鎖住。
然而,命運似乎并未打算輕易放過他。2022年1月復查時,左肝出現2.6cm的轉移占位,第二次手術迫在眉睫。術后,他開始了靶向治療,先是索拉非尼,可副作用如洶涌的潮水般襲來,讓他不得不放棄;接著換用侖伐替尼,同樣因副作用太大而停用。最后,醫生將靶向藥換成阿帕替尼,副作用總算可以接受了,肖大哥就這樣堅持吃了一年。
可癌細胞就像狡猾的敵人,不斷卷土重來。2023年復查,肝轉移2cm,當地醫院立即為他進行射頻消融術,并建議信迪力單抗 + 貝伐珠單抗靶免治療16個月。16個月后,復查結果如同一記重錘——復發7個小腫瘤,肖大哥又一次被推進手術室。三次手術,多次復發,醫生無奈地告訴肖大哥的侄子:“活不過半年了。”
2025年2月,復查結果依舊不容樂觀,肝內出現2個小轉移灶。醫院建議分別在2月、4月進行兩次射頻消融術,同時配合信迪力單抗 + 多納非尼靶免治療。但這一次,副作用愈發強烈,全身開始起紅疹。醫生無奈地搖頭:“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藥了,能用的都用了……你喝一下中藥試試。”
就在肖大哥幾乎陷入絕望之時,通過醫生和病友們的介紹,2025年4月3日,他找到了袁希福院長。彼時的他,體重下降了32斤,整個人精神萎靡。“肝區很脹,兩邊的肋骨、后背不舒服……吃的不多,晚上睡不著,睡眠差,12點之后才能睡著……”肖大哥向院長講述著自己的痛苦和治療經歷。院長仔細為他把脈問診后,辨證開方。
兩周后復診,4月24日,肖大哥的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吃了藥感覺消化逐漸恢復了,雖然飯量還是比較小……但雙肋、后背的不適感變少了……以前大便的時候腸子都是疼的,現在感覺不咋疼!您看看,我身上的紅疹也好多了……”袁院長仔細檢查了他身上的紅疹,重新開具了方子。
5月15日,肖大哥再次來到醫院,這一次,他跨進門的步子比上次輕快了許多。“袁院長,您好啊!最近感覺我這個雙側后肋疼痛感啊,完全沒有了!以前困擾我四五年啊!”“我來的時候,我記得我只能吃半碗稀飯,現在我能吃一大碗面條。”袁院長笑著翻開病歷本:“舌苔比上次潤了,脈也好些……”
當我們談論“抗癌”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么?是與病魔的殊死搏斗,還是對“活著”的重新定義?在醫學的領域里,我們見過太多被數據冰冷定義的“生存期”,那些數字就像無情的枷鎖,束縛著患者和家屬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