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咖啡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段記憶。這座城市與咖啡的關系早已超越日常消費,融入了文學的氣息、歷史的回聲與人情的溫度。
MW CAFé開啟中國城市咖啡之旅,第二站來到上海。咖啡與上海,從來血脈相通。1843年開埠,外灘的洋行里便飄起第一縷咖啡香。魯迅在沙利文咖啡館與內山完造長談時曾言:“這苦味飲品里,嘗得到現代文明的藥性。”木心在《哥倫比亞的倒影》中寫下“上海是吃咖啡的地方”,道出了咖啡與海派文化的水乳交融。那微苦回甘的深棕液體里,沉淀著東方與西方的百年對話,市井煙火與全球視野的奇妙共生。
伴隨著“路易號”(The Louis)巨輪啟航,Le Café Louis Vuitton從巴黎與圣特羅佩一路遠游,泊駐上海。海濱詩境與風味社群的勾勒,中式匠心與歐陸意趣的相逢,帶來的不僅是一場沉浸式的感官之旅,更是一次時尚生活新場景的重新定義。
SHANGHAI
十八世紀的巴黎,晨曦剛染亮圣日耳曼大道的石板路,普羅柯布咖啡館的木門便吱呀作響。伏爾泰、盧梭等思想家聚集于此,在這個被后世稱為“啟蒙運動搖籃”的空間里,香味中飄蕩著改變世界的思想。穿過英吉利海峽,倫敦的咖啡館被稱為“便士大學”,商人們傳閱著還帶著油墨香的報紙,獨特的空間醞釀著工業革命的序章。而在多瑙河畔的維也納,詩人阿爾滕伯格把他的全部生活都裝進了咖啡館的絲絨座椅:“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
早在20世紀初,路易威登就為遠洋郵輪定制旅行箱,見證著咖啡沙龍文化在航海時代的繁榮。如今,當咖啡成為全球都市的通用語言,路易威登以“旅行”為內核,將這種文化推向新高度。無論是大阪的純白帆船、巴黎的藝術沙龍、紐約的行李箱塔,還是曼谷的熱帶花園,Le Café Louis Vuitton的每一次登陸,都在重寫著規則。當味覺的驛站化身為五感體驗構建的時尚會客廳,百年的旅行藝術,也在佳肴美饌的氤氳與馥郁之間完成了當代轉譯。
Le Café Louis Vuitton 餐廳室外露臺營造出愜意的海濱格調
幾個世紀后的今天,走進位于“路易號”三層的 Le Café Louis Vuitton餐廳,那些沉淀在美食中的記憶似乎又浮出水面。盛夏的陽光散落在 Monogram花紋的甜品盤上,仿佛在訴說:咖啡館從來不只是餐飲空間,而是文明演進的隱秘舞臺,這里見證了哲人的雄辯、藝術家的低語與文學杰作的誕生。Le Café Louis Vuitton正以一種新的方式,重新定義人們對生活方式的理解。晨昏流轉之間,熠熠生輝的燈光之下,閃耀的是路易威登對上海這座城市最詩意的解讀。
偷得半日“南法”閑
Le Café Louis Vuitton 餐廳內部空間
上海的 Le Café Louis Vuitton餐廳,或許是最大膽的一次嘗試,它不再只是品牌旗艦店的附屬,而是一艘真正意義上的“味覺方舟”。放下紛繁的思緒,只需一瞬,就能將自己沉入這片風平浪靜的閑暇中。Le Café Louis Vuitton,如一處被悄然安放在都市角落的詩意港灣,從火車車廂緩緩過渡至船艙的想象,空間層層遞進,如同一段旅程的鋪陳,既有秩序,也藏驚喜。設計師以細膩的巧思捕捉住每一個微妙瞬間:路易威登經典硬箱化作家具與裝飾的雙重載體,墻上的鏤空船槳花紋裝飾與白色立體浮雕仿佛從海風中采擷而來,營造出一種有形與無形之間的精妙平衡。
細看之下,角落里悄然安放著由設計師二人組 Edward Barber與Jay Osgerby為路易威登 Objets Nomades系列打造的 Bell Lamp,磨砂玻璃制成的“吊鐘”燈罩,搭配帆布材質的手挽帶,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點亮了當代“游牧”美學的一隅。Monogram圖案的古典餐碟,與腳下地板的花紋相映成趣,而那只手工吹制的漩渦狀 Twist 玻璃杯,則以流動的姿態演繹 Monogram的靈動,也悄然呼應著空間中航行與旅程的主題。
Le Café Louis Vuitton 餐廳內部空間
書架上擺放著近千本關于藝術、設計、文學、先鋒思潮與美食烹飪的書籍,一不留神,便與拿著場記板的希區柯克低頭“對視”,轉個身,又在一角與《畢加索與瑪雅:父與女》不期而遇,而桌上的那本《良友》雜志,則仿佛一扇時光之門,讓人恍惚間分不清今夕何夕。藝術家侯子超的《松島嶼果》描繪著一座理想化的目的地,仿佛引領觀者前往內心的烏托邦,而藝術家王子平的《海底回聲》《山石間風》則以水性媒材揮灑出流動與即興的節奏,在隨機與留白之間注入輕盈氣息,為整個空間添上一抹靈動而自然的呼吸感。
在這奇妙的氛圍中,城市居民仿佛化身旅人,登上一艘駛往南法的郵輪。通往甲板的玻璃門口,紅色為主調的下午茶箱靜靜佇立,像一則熱烈的邀請。再往前,是“海濱假日區”:寶藍色遮陽傘灑下斑駁光影,夏日陽光跳躍在藍白相間的桌面上,綠色繡球花隨風輕搖,一切都仿佛放慢了腳步。這里,沒有目的地的下午,是最理想的目的地。于“路易號”的甲板之上,偷得半日“南法”閑情,而轉身望去,正是上海市中心最為繁華熾熱的城市景觀。
Le Café Louis Vuitton 餐廳室外露臺
風味旅行者日志
從圣特羅佩啟航的路易威登風味社群,在知名主廚 Arnaud Donckele和Maxime Frédéric的指導下,致力于培養一群才華橫溢的當地廚師。在Le Café Louis Vuitton餐廳的廚房里,三位主廚如同三位旅人,以各自的語言與風味,共同書寫一場關于“奢侈食感”的協奏曲。他們來自不同的土地,卻在此匯聚,以料理為媒,回應品牌自1854年起便根植于旅行的精神。
Le Café Louis Vuitton 餐廳的三位主廚
Arnaud Donckele,是這場旅程的經典基石。他從諾曼底的田園出發,師承Michel Guérard與 Alain Ducasse,他用一生的技藝守護法式料理的純粹與尊嚴。他堅信烹飪如詩,以一種細膩的文學感對待食材。如今坐鎮巴黎白馬莊園的他,為路易威登風味社群奠定高端餐飲的核心美學。他說:“我心中的理想咖啡館,是能在一方空間內呈現跨越大陸的都市美食之旅。”在他的指導下,菜單不僅講究風味的遞進,更是一場文化的對話。
甜點主廚Maxime Frédéric書寫的是這段旅程中輕盈而動人的篇章。年僅32歲的他曾于2022年榮獲《Gault & Millau指南》評選的“年度甜點主廚獎”。他將對正念農業的堅持,融入食材的選擇,為 Le Café Louis Vuitton注入一絲細膩與浪漫。“最重要的是創造記憶魔法 —— 讓空間、服務與甜點共同編織情感。”在他手中,每一顆巧克力、每一道甜品,仿佛都在講述一個關于溫柔與驚喜的故事。
知名主廚 Arnaud Donckele 和 Maxime Frédéric
Leonardo Zambrino則是一位真正的“美食旅者”。生于意大利,足跡遍布倫敦、巴黎、香港、澳門、上海。他將意大利的樸素、法餐的細膩與川菜的熱烈融為一爐,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意表達。2023年,他調任路易威登THE HALL會館行政總廚,2024年摘得米其林“年輕廚師獎”同時 The Hall餐廳也首次摘得米其林一星。他說:“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這些合作主廚都是‘旅人’……我想,這與路易威登的旅行藝術不謀而合。”
Leonardo Zambrino @Leon Prost
三位主廚,一如三種風格的地圖:Donckele定下法式的經度,Frédéric織出甜點的情緒緯度,而 Zambrino則打破疆界,探索風味的可能。他們共同構筑起Le Café Louis Vuitton味蕾上的世界地圖,一道道料理不僅是餐盤上的美學,更是一次次舌尖上的遠行。
菜單中的文化解碼
Le Café Louis Vuitton 餐廳帶來東西合璧的獨特風味體驗
在 Le Café Louis Vuitton餐廳,一份菜單不僅僅是味蕾的地圖,也是一段段旅途記憶的拼圖。它是主廚的三重奏,在這份菜單上,風格、時間、地理與情感交織,構成了一場“可品嘗的路易威登”。東西方美學在此交融,于海濱詩境之中融匯中式匠心與歐陸風味。
在 Arnaud Donckele 看來菜單創作如同藝術聯名,在這樣的理念下,經典菜式如“Monogram Raviolis”與“Monogram Waffle”被引入上海,并完成了味道的在地化,搭配羅馬斯可醬和番茄凍。“Chengdu King Crab”以冷意式細面搭配川味醬汁,將意大利與四川的技法與香氣并置。“路易號”(鯛魚配佛手柑薩芭雍和時蔬)則源自圣特羅佩版本,在Leonardo Zambrino融入云南特色食材如樹番茄與棕櫚芯后,呈現出帶有熱帶清涼感的中式自由拼貼。
Le Café Louis Vuitton 餐廳的精美甜品
作為甜點藝術家,Maxime Frédéric 一直強調“味覺記憶”的創造。他將甜品原材料比作“半寶石”,榛子、面粉、水果,就像皮革、珍珠、金屬,是構成路易威登每一個作品的基本元素。他的 Monogram蛋糕系列便是這一理念的具象化:用榛子奶油、蛋糕坯與甘納許組合出三重口感,再以果仁糖繪制經典圖案。而中國限定款如茉莉花茶與蜜桃夏洛特,則以中國特有的香氣回應西方技法,完成了一場記憶遷徙。
在這間位于上海心臟地帶的Le Café Louis Vuitton,甜點是一份可食的紀念品,三明治是一道可講述的旅程,意面是一場文化的對話。三位主廚像品牌工坊中的制箱師一樣,以食材為媒,以手藝為骨,打造了一份獨屬于路易威登的“味覺密碼”。在這個體驗至上的時代,最動人的奢侈,或許正是那些能讓日常發光的時刻。
Arnaud Donckele & Maxime Frédéric
& Leonardo Zambrino
Q:“Croque Louis”和“Monogram Waffle”已成為其他路易威登餐廳的經典。你是如何將這些成功經驗帶入上海這家全新的 Le Café Louis Vuitton 的?
Arnaud Donckele:依靠“社群”的力量。我們邀請上海的主廚來到巴黎,向他們提供基礎的配方,并強調調味品選擇應當尊重本地文化,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我們的角色更像是支持者與引導者,確保菜品的結構和邏輯符合法式標準,在此基礎上他們可以深度本地化。這就像Louis Vuitton的聯名合作,設計師在經典之上融入自己的創意,從而創造出獨特的表達。
Q:相比曾參與的其他Le Café項目,你認為上海這家Le Café Louis Vuitton最大的亮點是什么?在菜單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又是什么?
Arnaud Donckele:這家咖啡館最大的亮點在于它的空間設計,極具能量與美感。建筑本身、內部構造與裝飾共同營造出一種非常獨特的氛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理解和融入中國菜的語境。中餐擁有幾千年歷史,風味鮮明,且在街頭小吃與“奢華輕食”方面都有極為成熟的表達。我們始終在問自己:我們能否真正貼近本地的現實?我們的味道,是否能引起中國食客的共鳴?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正在深入探索,答案會在咖啡館正式開幕后逐漸顯現。
Q:你對原材料有著深入了解,也與許多生產者建立了緊密關系。這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Maxime Frédéric:我們挑選原材料,就像挑選一塊皮革或一顆半寶石。我們的“寶石”是雞蛋、一把面粉和一顆果實,這是一種匠人的創作過程。在我看來,生產者就是手工藝人。也正因如此,為 Louis Vuitton 創作其實是復雜的,因為需要理解品牌的傳承精神。但也很簡單,因為品牌內部所有“工坊”講的是同一種語言。無論是做包、做配飾,還是做旅行箱,我們的初衷都是:帶來愉悅。這正是 Louis Vuitton 所傳承的精神。你可以買一個包,并且可以把它傳給下一代。雖然蛋糕不能被“傳承”,但我們可以分享一段記憶,這正是我和 Arnaud 不斷追尋的意義。
Q:你心中理想的咖啡館是什么樣的?
Maxime Frédéric:理想的Café,對我來說,是由很多元素組成的。但最重要的是:笑容、慷慨、愛與記憶。那應該是一個讓時間暫時停頓的空間。顧客走進 Café,就像走入一個與日常脫節的世界。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令人感動。它不是由技術堆砌起來的,而是一連串溫柔用心的手勢,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就像當我跟你談起我們的榛子時,我能把你帶回果園,讓你仿佛親手在榛子樹下采摘果實。這是一種共鳴,也是一種“體驗式記憶”。所以,對我而言,理想的 Café 是一個以人為核心的空間:通過一杯咖啡、一塊甜點或一道菜,帶你夢游、帶你遠行。
Q:2023年你成為Louis Vuitton THE HALL 的行政總廚,打造了融合意大利、法國風味和四川元素的原創菜單。你是如何將這三種風味平衡融合的?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你覺得這與 Louis Vuitton Café 的精神有什么契合?
Leonardo Zambrino:我是一個意大利人,受法餐的訓練并曾在法餐廳工作,同時我當時又居住在成都,這個融合看似跨度很大,但它的底層聯系其實就是我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要把四川、法國和意大利元素結合起來并不總是容易的,也不一定每次都搭配得完美,這是一個持續的、還在進行的漫長過程。單聽起來可能會覺得很雜,但關鍵是找出相近的技法、味道和口感,把這些組合在一起。這不是隨便拼湊的,每一道菜背后都需要認真研究和反復的嘗試。不過在成都的風味實踐,讓我對于這種基于我們團隊自身經驗的、有根有據的融合,更有信心。
Café的菜單能看到世界很多地方的經典單品或者食材,一部分就是來自法國總部或者其他城市的主廚,在他們自己的實踐中研發的、有各自風格的融合菜式。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這些合作主廚都是“旅人”,我們習慣了跨國/去異國工作,習慣了去世界各地尋找靈感,習慣了把自己與生俱來的東西和旅途中見到的東西結合、碰撞,我想這個和路易威登的旅行藝術不謀而合。
Q:“路易號”是一款靈感來自Louis Vuitton 圣特羅佩餐廳Chef Arnaud菜品的菜肴,你當時是如何想到在這里推出這道菜的?
Leonardo Zambrino:當我第一次看到這道菜時,我覺得它非常吸引眼球,因為盤子里精致擺放的生魚片和各類食材非常漂亮。我覺得這道菜在上海一定會很受歡迎,更因為中國有一起分享菜肴的文化,這道菜特別適合分享。在我們的版本里,我選用了當地的一些蔬菜搭配,它們相對小眾但滋味非常有個性,這也是來自于我在路易威登成都會館時大量接觸到的云南食材。比如樹番茄和棕櫚芯,這些在法國原版菜式里是沒有的。
編輯丨曹婕
撰文丨仁清
攝影丨郭一
翻譯丨Elle
新媒體編輯丨LZ
圖片提供丨路易威登
??
MW CAFé 系列專題
第一站 成都
點擊圖片前往
王子文:一杯成都 ,半日閑
啡閱蓉城,走近3位生活家的成都咖啡故事
一杯咖啡,濃縮傳統與市井,時髦與浪漫
成都Coffee Walk!
解鎖充滿個性和“人味”的咖啡靈感地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