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海軍的所謂“克萊蒙梭-2025”軍事行動期間,法國海軍出動了其現役唯一一艘航母,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航母,攜一眾護航艦艇浩浩蕩蕩駛向了亞太海域。在法國海軍艦隊進入南海期間,也遭到了中方的“招待”。
法國距離南海海域可謂萬里之遙,其萬里迢迢出動如此龐大的航母艦隊前往亞太,很有可能是有兩個原因。首先是為了刷存在感。雖然當初縱橫四海的所謂“法蘭西帝國”早就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法國依然放不下所謂的“大國架子”,其出動唯一的核動力航母前往亞太,很有可能就是為了炫耀武力。其次,法國此舉,有可能也是迫于美國的壓力,為了討好美國,配合美國的所謂“亞太戰略”。
不過,不管法國的目的是什么,南海海域是中方的“家門口”,法國海軍出動這么大規模的艦艇編隊進入南海,中方不會沒有反應。根據法國方面公開發布的消息稱,法國艦隊進入南海之后,就發現有大約30-40艘中方海軍艦艇在南海海域活動,這顯然讓法國方面感到了壓力。另外,有法國海軍人員表示,法國海軍航母艦隊還在南海遇到了中方的山東號航母。值得注意的是,法國方面表示,中法航母并未發生對抗,這是因為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戰斗群代表著龐大的力量。那么,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難道真的是因為法國航母“很強大”,所以才沒有發生對抗或者對峙嗎?
其實,法國的這艘戴高樂號航母,除了采用了核動力略有一點亮點之外,在其余的多個領域內都全面落后于山東艦。六萬噸級的山東艦在噸位、艦載機作戰能力(殲-15對陣風)、戰斗群完整度等方面都強于戴高樂號。再加上南海海域是中方的家門口,若是中法航母真的發生對峙,戴高樂號估計必然會吃不了兜著走。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斷,如果法國方面表示的中法海軍并未發生對抗一事屬實,那么大概率也是中方”手下留情“了。
那么,為何中方要“手下留情”呢?其實法國海軍自己也將答案說了出來。有法國海軍方面的人員表示:“中方海軍對美國人的反應可能有所不同。對法國海軍不采取行動可能表明中方對法國和對美國的立場不同。”
其實,在如今中美博弈已經日漸進入深水區的情況下,以法國為代表的歐盟勢力,是中方需要爭取的對象。從經濟角度上說,歐盟同樣是一個具有消費能力的市場,歐洲各國也擁有不遜色于美國的先進科技,中方加強與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經濟和科技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沖美國貿易戰的影響力。另外,從地緣角度上說,法國雖然名義上是美國的盟友,但是馬克龍等有識之士,一直不愿意屈從于美國,而是希望整合歐洲與美國分庭抗禮。這其實也與中方追求的多極化世界,和反對霸權主義思想不謀而合。
而法國方面同樣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沒有中方的縱橫捭闔,法國和歐盟,也有可能早就已經淪為了美國的收割對象。按照法國海軍的說法,在此次‘克萊蒙梭-2025’行動期間,沒有任何法國海軍艦艇經過臺海。綜上,本次中方對法國航母開進亞太的反應較為平和,有可能是中法兩國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默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