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和江青是兩位身份十分特殊的女性,前者深受毛主席敬佩,并尊稱其為“國母”;后者則是開國領袖的夫人。兩人曾在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打過三回交道,宋慶齡對江青的評價和看法前后卻有很大差異性。
早在1949年1月初,毛主席和周總理多次致信宋慶齡,希望她能來北京參加開國大典。同年8月28日下午,宋慶齡乘坐的列車抵達北京站,與此同時毛主席和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已在車站等候多時,并對宋慶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宋慶齡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之后,決定于1949年11月返回上海。日理萬機的毛主席特地囑咐江青,一定要代他去為宋慶齡送行。
送行那天宋慶齡和江青在候車室休息時,交談了大約20分鐘左右,江青樸實的著裝和善解人意的性格,給宋慶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后來宋慶齡不止一次地和別人談起江青,并用7個字概括了她對江青的第一印象。她認為江青是一個“有禮貌,討人喜歡”的年輕人,而比宋慶齡小21歲的江青,也對宋慶齡懷有一種十分崇敬的心情,并認為宋慶齡的形象、談吐和學識,完全符合“國母”的標準。
江青能得到宋慶齡的認可,想必當時的表現和工作能力都可圈可點。江青原名李云鶴,1914年出生于山東諸城,1929年進入山東實驗劇院學習戲劇表演,并于1933年2月經黃敬介紹入黨,此后便活躍于“左翼教聯”創辦的業余話劇團體。后因黃敬被捕江青和組織失去聯系,在上海逗留期間失去黨籍。
1934年1月,江青化名李鶴回到北平并加入拓聲劇社,同年9月在上海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后經“教聯”保釋出獄。1935年3月改藝名為藍蘋,在上海從事電影和話劇演出。
1937年6月,回到延安并進入“馬列學院”學習,后恢復黨籍并改名為江青,并進入“中央黨校12班”學習。畢業后在延安魯迅文藝學院任教,之后開始負責組織和參加演出話劇等文藝活動,可以說延安時期的江青,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藝骨干。
1938年8月,江青被組織任命為軍委辦公室秘書,對于江青而言這是一次至關重要的命運轉折點。由于江青頭腦靈活、善于鉆研,所以她在和毛主席的接觸過程中,不僅將各項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寫得一手以假亂真的“毛體字”。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江青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干勁十足、積極上進的女性。由于江青曾經演過電影和話劇,所以無論穿衣打扮還是氣質方面都比較突出。在延安的時候江青的人緣很好,很多同志對她的評價都不錯。
建國之初江青依然保持著待人熱情、謹慎做事的習慣,而且她從來都不隨便收受任何人的好處。即使是一些不值錢的土特產或小玩意兒,江青都不會隨意收下。實在躲不過去也會按價付款,這一點也讓很多人對她的印象特別好。
1956年,宋慶齡于上海住所宴請印尼總統蘇加諾及其夫人時,特意邀請江青作陪。這一次見面后,江青給宋慶齡留下的印象依然很好。席間江青希望宋慶齡勸說毛主席穿西裝,并認為毛主席不喜歡穿西裝,就是不合世界潮流的做法,但宋慶齡只是笑而不答。
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宋慶齡對江青的印象雖然很好,但是從思想深處早已出現了分歧。按理來說二人無論從年齡、地位、人生經歷,還是影響力等方面來講,似乎都不可能有交集,但后來江青的所作所為,卻讓宋慶齡對她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產生了很大的反感。
“文革”初期江青親自找到宋慶齡,宋慶齡以貴賓之禮接待。江青希望她能以孫中山遺孀的身份公開支持“文革”,但這一次江青的如意算盤落空了。宋慶齡非但沒有同意江青的提議,而且還告誡她不要“傷害無辜”。
江青聽完宋慶齡的意見之后臉色鐵青,連告辭都沒說起身就往門外走,兩人的最后一次見面就這樣不歡而散了。此時宋慶齡意識到,江青這個人太會偽裝了,一旦手握大權就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她過去對江青真是太不了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