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1日,英國、法國等25國發表聯合聲明,呼吁加沙戰爭 “必須立即結束”,通過 “立即無條件永久停火” 化解沖突。然而,僅在同一天,以色列外交部便發表聲明,正式拒絕這一聯合聲明,斥其 “脫離現實”,并指責其向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傳遞錯誤信號。在25個國家的集體呼聲面前,以色列的強硬態度引發國際社會嘩然。
回溯事件脈絡,沖突的升級早有端倪。7月20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稱,以軍對援助物資分發點及車隊附近民眾開火,造成至少85人死亡。以軍則回應稱,是因加沙北部聚集的數千名巴勒斯坦人對以軍 “構成威脅”,行動中確實造成人員傷亡。這一事件成為25國聯合聲明的重要背景,聲明中明確譴責對尋求基本需求的民眾進行殺戮的行為,強調加沙平民的苦難已 “前所未有的程度”。
面對多國的集體呼吁,以色列的拒絕聲明充滿對抗性。以方將停火失敗的責任完全推給哈馬斯,稱其應對釋放被扣押人員協議破裂負責,還指責哈馬斯散布虛假信息、在人道援助點制造沖突。同時,以方強調自己 “多次接受停火提案”,卻被哈馬斯 “頑固拒絕”,并批評 25 國聲明 “未向哈馬斯施壓”,是 “干擾性表態”。
以色列敢于如此 “硬氣”,背后的支撐耐人尋味。長期以來,美國在中東地區對以色列的偏袒近乎不加掩飾,不僅在聯合國安理會多次為以色列的行動 “保駕護航”,否決對其不利的決議,還在軍事、經濟等領域給予巨額支持。這種 “特殊關系” 讓以色列在國際舞臺上有了 “恃寵而驕” 的資本,仿佛只要有背后 “大樹” 撐腰,便可不把多國的集體意志放在眼里。
此次25國聯合聲明中,雖有英國、法國等美國盟友參與,但以色列顯然清楚,這些國家的態度難以撼動美國對自己的支持。于是,它才敢無視國際社會對加沙平民苦難的關切,將自身訴求凌駕于集體呼吁之上。這種心態,頗有些仗著 “靠山” 便無視規則的意味,卻似乎忘了,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一味依附于單一力量,忽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呼聲,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孤立的境地。
目前,加沙地帶的人道危機仍在加劇,25國的呼吁與以色列的拒絕形成尖銳對立,停火談判的前景愈發黯淡。國際社會能否打破僵局,推動沖突各方回到談判桌前,仍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以色列繼續在 “特殊庇護” 下我行我素,無視歷史正義與人類良知,終將為自己的短視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