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越南一直像個謹慎的走鋼絲演員,在中美之間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可7月20日這一天,越南突然"失手"了:官宣與中國舉行75年來首次陸軍聯(lián)訓,地點就選在了最敏感的廣西邊境。
越南這一記"神來之筆"讓華盛頓措手不及。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真把越南逼到了對面?
作者:含
這個"史無前例",讓五角大樓徹夜難眠
7月20日,一個讓華盛頓震動的消息傳來。
中越兩國防部同時官宣,將在廣西舉行建交75年來首次陸軍聯(lián)合訓練。
這不僅僅是兩支軍隊的簡單握手,更像是在美國精心編織的"印太戰(zhàn)略"網(wǎng)絡上撕開了一個口子。
如果說軍事合作是國際關系的"體溫計",那這次聯(lián)訓就相當于發(fā)了高燒。
廣西邊境的選擇更是意味深長。
這里是中越陸路貿易的核心樞紐,去年雙邊貿易額突破2300億美元。
防城港集裝箱碼頭日夜繁忙,中國的機電產品與越南的榴蓮、芒果在此流轉不息。
聯(lián)訓的主題是"邊境地區(qū)聯(lián)合執(zhí)勤訓練",聽起來技術性很強。
但懂行的人都明白,這意味著兩國將在邊境管理標準化方面深度合作。
想象一下,未來邊境查驗可能實現(xiàn)"安檢互認",越南榴蓮早上采摘,晚上就能擺上中國超市貨架。
這種高效物流需要軍事合作保駕護航,而這正是美國最不愿意看到的。
五角大樓原計劃下月派遣防長訪問河內,重點推銷F-16戰(zhàn)機。
如今中越陸軍聯(lián)訓官宣,美方訪問雖未取消,但談判籌碼已大幅縮水。
更讓美方難堪的是戰(zhàn)略對比效應。
當菲律賓在南海頻繁挑釁時,越南卻選擇與中國深化軍事合作。
這種南北分野直接打亂了美國在東南亞的布局,菲律賓成了孤立的棋子。
特朗普的"背信棄義"成了越南的"當頭棒喝"
說起這事的根源,還得從特朗普的那場"關稅鬧劇"講起。
7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突然宣布與越南達成"歷史性"貿易協(xié)議。
按照他的說法,美國將對越南本國商品征收20%的稅,對轉運商品征收40%的高額關稅。
可誰想到,這個協(xié)議從一開始就是個"坑"。
越南談判團隊在華盛頓苦熬了三個月,一直圍繞著11%左右的關稅展開談判。
他們認為這個稅率在雙方框架下相對合理,也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結果特朗普最后關頭單方面將稅率提高到20%,讓越南方面猝不及防。
這一來,越南政府內部反應強烈。
他們覺得自己在這場談判中被美方"擺了一道"。
原本以為朝著11%稅率穩(wěn)步推進的談判,突然被特朗普的宣布打亂了節(jié)奏。
失望與憤怒的情緒在越南政府內部蔓延開來。
從越南官方媒體的態(tài)度也能看出端倪。
7月2日的報道中,越南官媒未提及任何"已達成"的關稅條款,只是表示促成了一份"聯(lián)合聲明"。
但即便是這份聯(lián)合聲明,迄今也未公開發(fā)布,反映了越南方面的深度不滿。
要知道,越南經(jīng)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極高。
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額達1370億美元,占其GDP近30%。
以越南的紡織業(yè)為例,這可是支柱產業(yè)之一。
一旦20%的關稅落地,原本靠著微薄利潤維持運營的企業(yè),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
許多企業(yè)甚至面臨減產或停產的危機。
更要命的是,還要對美國商品實行零關稅。
這意味著美國的汽車、農產品、高科技產品都能毫無阻礙地進入越南市場。
越南本土相關產業(yè)將受到巨大沖擊,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
當馬尼拉在前線沖鋒時,河內在后方運籌帷幄
兩個選擇,兩種命運。
菲律賓選擇了做美國的"馬前卒",在南海頻繁挑釁。
換來的是幾艘二手軍艦和一堆看得見摸不著的"安全承諾",實際價值可想而知。
越南則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路徑。
從旁觀者角度看,越南的選擇顯然更加精明。
越南深知自己的經(jīng)濟命脈在哪里:電子產業(yè)70%零部件來自中國。
港口吞吐量30%由中國企業(yè)掌控,這種深度綁定關系不是說斷就能斷的。
更重要的是,越南看到了中國合作模式的巨大吸引力。
7月初,王毅外長在吉隆坡會見越南外長時,公開表態(tài)支持越南加入上合組織。
這為越南提供了除美國外的戰(zhàn)略選擇,意義非同尋常。
同時,中國通過RCEP等機制深化區(qū)域經(jīng)濟融合,抵消美國"關稅包圍網(wǎng)"的影響。
這種對比讓人不得不佩服越南的精明。
果然還是那句老話: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越南的轉向也讓其他東盟國家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尤其是東盟國家,他們從越南的經(jīng)歷中吸取了教訓。
認識到美國在貿易談判中的承諾并不一定可靠。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他國家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的態(tài)度和立場。
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可能加快與中國安全合作步伐,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最受沖擊的是美國"小多邊主義"策略。
特朗普政府苦心經(jīng)營的"美日菲""美越韓"等微型聯(lián)盟,因越南轉向出現(xiàn)裂痕。
沒有越南參與的印太戰(zhàn)略,就像缺了腿的凳子,再也站不穩(wěn)當。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下半場才剛剛開鑼
說到底,這事還有后續(xù)。
面對越南的"背離",特朗普政府可能打出三張牌。
經(jīng)濟上擴大關稅打擊面,將紡織品、電子產品納入加稅范圍。
軍事上延遲交付越方采購的P-3C反潛巡邏機。
外交上推動國會將越南重新列入"宗教自由特別關注國"名單。
但這些手段效果存疑。
越南已與中國建立跨境人民幣結算渠道,能部分抵消美元支付風險。
軍事裝備方面,越南正加速引進俄制基洛級潛艇替代美制裝備。
至于人權指責,越南在美僑民團體正積極游說國會,形成制衡力量。
更深層的制約在于全球供應鏈。
蘋果公司在越南北江省的AirPods工廠每天出貨數(shù)萬件。
若對越制裁升級,庫克第一個致電白宮抗議,這種資本的力量連特朗普也不敢輕視。
可以想象,特朗普政府正重新評估對越政策。
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關稅清單新增了24項越南產品。
但河內的選擇充滿風險,卻也展現(xiàn)戰(zhàn)略智慧。
當馬尼拉在南海沖鋒陷陣時,越南通過軍事合作換取了經(jīng)濟活路。
東南亞的地緣棋局悄然改寫。
菲律賓得到的是二手巡邏艦和空洞承諾,越南獲得的卻是跨境貿易便利與產業(yè)鏈整合機遇。
兩相對比,誰才是真正的贏家,似乎不言而喻。
真正的博弈才剛剛拉開帷幕。
中越陸軍首次聯(lián)訓的迷彩服尚未沾上廣西的泥土,地緣政治的漣漪已然擴散。
好戲還在后頭,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下半場才剛剛開鑼。
美國的一系列行為,破壞了多邊貿易規(guī)則,擾亂了全球經(jīng)濟秩序。
在這樣的形勢下,中越兩國攜手合作,共同維護地區(qū)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
對于抵制美國的貿易霸權主義具有積極作用。
結語
河內這步棋走得漂亮,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硬是蹚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路。
越南開了個好頭,其他小國估計也在琢磨:是時候重新洗牌了。
你覺得下一個"倒戈"的會是誰?泰國?馬來西亞?還是另有其人?
參考資料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