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14.3億,預售僅114萬:對不起,漫威!我們真的看“膩”了
這個周末,一部投資高達14.3億人民幣的、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要在我們內地上映了。
它是漫威電影宇宙,第六階段的重頭戲——《神奇4俠:初露鋒芒》。
按理說,這應該是要“血洗”暑期檔的節奏。
但截至今天,距離上映僅有4天,它的全國預售總票房,是多少呢?
114萬。
你沒看錯,我也沒有多打一個“萬”字。
一部制作成本,可能比我們國產的《封神》三部曲加起來,都還要高的電影,它的預售票房,甚至還不如一部我們聽都沒聽過名字的國產小成本文藝片。
這不是“撲街”。
這是史詩級的“慘敗”。
不是你們“不行”了,是我們看“膩”了
這,是偶然。
這是一個極其清晰的信號。
它在用一種近乎“羞辱”的方式,告訴好萊塢:
對不起,不是你們不“行”了,是我們這一屆的中國觀眾,對你們那套千篇一律的“超級英雄”工業流水線,真的已經看“膩”了。
我們為什么會看“膩”?
第一,是劇情的“套路化”,閉著眼都能猜到結局。
我們閉著眼睛,都能猜出《神奇4俠》的劇情。
無非就是,一個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想毀滅世界的反派(這次,他叫“行星吞噬者”)和四個因為意外獲得了超能力的普通人,打了一場毀天滅地的特效大戰。
最后,在城市即將毀滅的前一秒,主角,慘勝。
…… 這套劇本,我們已經看了整整二十年了。
真的,不想再看了。
第二,是情感的“不共鳴”,隔著一層厚厚的文化壁壘。
那些所謂的“人性掙扎”,所謂的“家庭矛盾”,對我們來說太遙遠,也太“美式”了。
我們無法共情。
相比之下,隔壁那部同樣是近日上映的、劉昊然主演的《南京照相館》,它講的是我們自己民族的傷痛和反抗。
那份血脈相連的、深入骨髓的共鳴,是任何一個“神奇先生”或者“霹靂火”,都給不了的。
第三,是視覺的“審美疲勞”,再華麗的特效也只是“電子煙花”。
滿屏的CGI光波,對轟。
我們已經被這些毫無想象力的、千篇一律的特效,給“喂”到麻木了。
當視覺上的刺激,都已經無法再刺激我們的多巴胺時,那一部超級英雄電影,還剩下什么呢?
“國產片”正在奪回本該屬于我們的“暑期檔”
當《神奇4俠》預售慘淡的同時,我們看到了什么?
我們看到了,陳佩斯和黃渤的《戲臺》,點映+預售,已經4700萬。
我們看到了,劉昊然和王傳君的《南京照相館》,點映+預售,也已經突破了4000萬。
這不是“國產片保護月”的勝利。
這是觀眾用自己的電影票,為自己的故事,投出的一張自信的選票。
好萊塢,尤其是漫威,真的該醒醒了。
那個你們可以隨隨便便拍一部“爆米花”電影,就能在我們中國,輕松卷走十幾億、甚至幾十億票房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不再需要一個來自天外的“神”,來拯救我們了。
我們開始更關心我們自己的英雄;更想聽我們自己的故事。
這或許才是這14.3億的《神奇4俠》,預售卻只有114萬的背后,最真實的、也最讓好萊塢感到“扎心”的答案。
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