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宇寧
近年來,隨著城市更新的不斷加速,一大批閑置工業遺產轉型文旅項目,成為新的文旅體驗、消費場景。最近,山東兩家老廠房改造景區集中上新,為文旅市場再添新活力。
7月19日晚,樂陵又一座文旅新地標——拾光7080S沉浸式街區正式亮相。街區由善化橋棉廠舊址改造而成,在上世紀曾經見證了樂陵棉花產業的高光時刻。開園當晚,盛大的煙花綻放,無數市民游客來到現場,見證著這一工業遺產的華麗轉身。
樂陵拾光7080S街區開業。圖源:文旅樂陵
無獨有偶,7月12日,前身為“山東人民印刷廠(代號709)”,占地面積123畝,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的濟南萊蕪709文化產業園正式開園。
山東人民印刷廠舊址是"三線建設"時期重要的工業遺產代表,也是山東現存最完整的三線工業遺產,曾承擔戰備印刷任務,四大名著、第四套人民幣、中小學教材、山東高考試卷都曾在這里印刷,承載著厚重的紅色與工業記憶。
萊蕪709文化產業園。圖源:萊蕪文旅
記者觀察,此前,老廠房景區化改造的主要思路是對原址建筑進行翻新,并重新進行新的主題定位及業態煥新,如濟南成豐面粉廠改造成為1922電競新媒體產業園,轉型為新興文化產業載體。而此次上新的兩個景區則“修舊如舊”,將主題瞄準過去,通過大量挖掘、展示廠區文化,打造獨特的“時光穿越”體驗。
樂陵拾光7080S街區1:1還原70至80年代的國營棉廠風貌,打造主街區、工廠區、生活區等八大主題區域。游客可穿上年代感服裝,在復古場景內拍照打卡;可在“工廠迪廳”內聽老歌,跳一支迪斯科;也可將自己中意的懷舊文創帶回家。
為了讓游客更加“入戲”,樂陵拾光7080S街區還打造了《棉廠的故事》沉浸式體驗項目,設計出四條沉浸式體驗路線。游客入場時可以選擇一個80年代職工工種,通過與NPC深度互動、使用復古道具等方式,第一人稱感受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樂陵拾光7080S街區。圖源:文旅樂陵
萊蕪709文化產業園也大量保留原址原貌,園區內的小三線紀念館,全景再現了山東人民印刷廠的崢嶸歲月,也是園區的歷史文化“心臟”。
小三線紀念館。圖源:山鄉集團
園區依托時代記憶,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的玩法。游客在園區內可以領取“廠區工作證”、換上“軍便服”、兌換“老票證”,走進東方紅飯店、紅星照相館、大眾理發店、供銷社等懷舊場景。走在其中,游客可化身“三線建設青年”,體驗騎二八大杠、籃球賽等,還可按照時間動態體驗“勞動競賽動員會”“學校考試”“露天電影”等情景。整個園區就是一個“永不落幕的三線劇場”,引發“新老游客”的強烈共鳴。
萊蕪709文化產業園內的懷舊場景。圖源:山鄉集團
實際上,從大量商場入駐的“童年零食鋪”、越來越多復古街區開業可以看到,近年來“懷舊經濟”因人們的“情懷溢價”不斷升溫。而將懷舊與文旅融合的“懷舊文旅”,則在這個游客普遍追求情感共鳴的時代迎來廣闊發展空間;同時,老廠房激發了年輕人的好奇心和父輩的青春記憶,實現了跨越代際的新消費圖景。
但“懷舊文旅”絕不是簡單復制。有業內人士指出,“懷舊文旅”核心競爭力在于對集體記憶的系統性挖掘與場景化轉譯。記者觀察,山東兩個新園區均立足于工業遺產,深度挖掘內在文化,注入新的業態與玩法,將一個時代的記憶轉化為獨特的文旅體驗、消費場景,也為未來舊廠房活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