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西北角,
遛早的大爺與推著行李箱的年輕人等待煎餅果子的出爐;
上午,民園廣場,
穿旗袍的小姐姐們和漢服愛好者共同入畫;
中午,古文化街,
聽完相聲的游客和端著大碗茶湯的食客擦肩而過;
傍晚,意式風情區,
放學的孩子與等待落日的情侶在馬可波羅廣場相遇;
晚上,海河燈火中,
游客在游船上隨手拍的照片可能就有在橋上看風景的你……
故地重游 “你讓我感到陌生”
SUMMER TRAVEL
晚上八點,夕陽的余暉徹底褪去,海河兩岸的絢麗燈光點亮津城的夜空。永樂碼頭前早已排起長隊,游客們翹首以待,等待登船。"嘟——"隨著一聲汽笛長鳴,海河游船緩緩駛離碼頭,一場穿越六百年的城市旅程正式啟航。
游客們紛紛走上甲板,濕潤的河風裹挾著淡淡的水汽撲面而來。游船推開墨色的河水,在身后留下一條碎銀般的航跡。“哇,真是美!”“太美了”“快給我照一張”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是我畢業十年后再次回到天津。”來自福建的姑娘姚享和閨蜜一直說著天津的變化,她說“這是十年來第一次回來,本來想向老家的閨蜜介紹下天津,畢竟生活了四年,但發現現在天津變化得我都不認識了,太美了,特別是海河,美得讓我感到陌生。”
行至意式風情區段,岸邊的歐式建筑在暖黃色射燈下宛如琥珀中的標本。在津門津塔附近時,四周樓宇通體變幻的LED燈光在河面投下流動的霓虹,現代都市的摩登氣息撲面而來。穿過解放橋時,世紀鐘的鐘聲在水面蕩出漣漪。每過一座橋,船上的游客都與橋上的行人熱情互動,享受夜晚的美好與自在。
回程途中,姚享拿出自己的天津三日游攻略分享給同樣是來天津旅游的山東游客。“我周五下午請假來的,周日晚上就要飛回去了,爭分奪秒的行程。” 姚享一邊說一邊展示著,“兩天在市里,一天去海博館,這我都覺得玩不完呢。”
作為本市熱門旅游項目,僅七月前半個月時間,海河游船就接待游客10萬人次,熱門時段船票提前售罄已成常態。
在津灣碼頭,剛剛“上新”的“哪吒號”主題游船也正式啟航,這艘游船以中國傳統神話人物“哪吒”為主線,創新采用玻璃動態投影技術,將舷窗作為流動的屏幕,動畫展現“哪吒主題”與“津味元素”。
海河游船在加大夜間航班密度的同時不斷創新特色產品。“進入暑期,我們會根據實時的客流量、天氣、夜景燈光開啟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航班密度以及運營時間。”津旅海河游船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宋琳說:“持續豐富‘游船+’產品,增加了主題船的種類與數量,把我們天津正宗的早餐搬到了我們的游船上,游客能夠欣賞到海河不一樣的晨景;清吧音樂航班打造了移動式的河畔休閑的空間,讓游客在舒緩的旋律中感受到海河夜色的魅力;曲藝航班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到地道的古彩戲法、相聲快板等。我們在暑期推出搖滾樂隊專場演出,游客與海河兩岸、橋上的游客可以進行相互的呼應,打造獨一無二的另一場沉浸式的盛宴。”
作為天津的地標性景觀,“天津之眼”摩天輪也早已進入客流高峰期,在艙內仰望夏夜星河,俯瞰海河風光旖旎,蕩漾碧波。
海河岸邊的雙層敞篷觀光巴士更是串聯起天津海河文化、洋樓文化與商業文化。意大利風情區、天津之眼摩天輪、古文化街和天津站四個站點,全程運行11公里,環線游覽35分鐘左右,途經百余處景觀、景點及地標建筑,讓游客更加深入體驗津城夜晚的煙火氣。
如果說海河游船、天津之眼和雙層敞篷觀光巴士是天津夜游的“三件套”,那在暑期全新亮相的“天津之心”讓“三件套”升級為“四件套”。
336.9米的絕對高度每天吸引著上千名游客登樓俯瞰津城,360°環形玻璃幕墻將蜿蜒海河、五大道風情、解放橋開合、津灣廣場等城市盛景盡收眼底,實現了“一眼千年”的時空對話。特別是晚上,每個落地窗前都站滿了觀景的游客。
“可以從一個比較高的位置看到幾乎整個天津市區的美,能夠感受到天津城市發展的繁華,也能從高空俯瞰的視角,得到比較獨特的視覺體驗,比較新鮮的感覺。”
“把我從小生活的地方盡收眼底的感覺,我覺得非常的愉快。燈火璀璨的我的家鄉,非常自豪。”
為滿足游客觀光需求,雖然營業剛滿月,但“天津之心”已經延長營業時間至每晚10點。
“這個項目有效填補垂直文旅空白,與低空旅游巴士、五大道公園鐘樓觀景平臺等共同形成‘低空漫游、中空觀景、高空攬勝’的立體布局,打造成為‘上山下海 漫游津城 一核兩翼 多點開花’文旅格局的又一重要節點。” 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朱彬認為,項目也將吸引更多優質資源、高端項目在區域落地生根,不斷推進樓宇經濟和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從推動我市夜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層面來說,項目也將以不受季節限制、全時段開放,形成獨具特色的‘水岸經濟’夜間文旅消費新場景,同時有效助力海河及其沿線文旅景觀的立體化呈現。”
天津著力打造“海河之夜”全新文旅品牌,結合海河兩岸的地標建筑,布局永樂溯源、古街津韻、歐風雅韻、津門迎客、津灣泛舟、百年風云“六個節點”,持續打造樂動、點亮、泛舟、舞動、尋味、運動、文潤“七大場景”,多元展現津派“八大文化”,迭代升級城市漫游“九條線路”,達成高效協同“十項串聯”,為游客提供多元化高品質文旅體驗,全天候、一體化、多元化展現“河海津韻”城市名片。
穿越600年 邂逅浪漫
“這個城市還是太復雜了”
SUMMER TRAVEL
歐式廊柱間流淌著百年詠嘆,磚石街道上躍動著藝術脈搏。
漫步在天津意風區的街道上,游客們一抬頭,便能看到“陽臺”上精心梳妝的“茶花女”;側耳傾聽,《他也許是我渴望見到的人》《普羅旺斯的陸地和海洋》等經典詠嘆調在耳畔悠揚回蕩。
這是在前不久的2025天津音樂節上,意大利歌劇《茶花女》以沉浸式演出形式,在天津意式風情區馬可波羅廣場驚艷亮相,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聽狂歡。此次演出以威爾第經典歌劇《茶花女》為藍本,巧妙地將意風區的典雅建筑景觀與音樂表演深度融合。漫步在意風區的街道上,觀眾們一抬頭,便能看到“陽臺”上精心梳妝的“茶花女”;側耳傾聽,《他也許是我渴望見到的人》《普羅旺斯的陸地和海洋》等經典詠嘆調在耳畔悠揚回蕩。
當歡快熱烈的《飲酒歌》旋律響起時,現場氣氛瞬間被點燃。“干杯”在露天餐廳里的游客們自發舉杯,整個意風區仿佛化作了歌劇中熱鬧非凡的盛大舞會現場。“天津這個城市還是太復雜了,這是真的沒有想到也沒見過,”正在露天餐廳用餐的北京游客李韜說,“誰能在意大利風情的街區里聽意大利的歌劇,只有天津了,仿佛穿越到了19世紀的意大利。”
“城市變舞臺”,在天津這種沉浸式的實景演出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在和平路與濱江道交口的金街大銅錢廣場,話劇《日出》的經典片段每次上演都會引起一波熱度,市民游客沉浸式參與到這場特別的“舞會”中。在百年前,在這個十字路口,勸業場、惠中飯店、交通飯店、浙江興業銀行各踞一角,成為近代天津繁華的見證。從天津走出來的戲劇大師曹禺,正是在這里收獲創作靈感,以惠中飯店為背景,創作出經典之作《日出》。“太沉浸了,沒想到能在原著發生的地方來取景表演,體驗特別好。”
作為天津文旅品牌之一“‘橋’見海河 邂逅浪漫”橋邊音樂匯,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就會在海河邊和游客如期相見,西方交響樂、古典民樂、民族表演、芭蕾表演、童聲合唱、群眾演出、草原牧歌、國粹芳華……場場不重樣,場場精彩。更有“音樂匯”與“非遺展”合體,幾十項非遺技藝匠心齊聚,讓現場觀眾沉浸式感受文化傳承的溫度,聯動海河游船、岸邊景觀,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
在古文化街,民間花會表演也熱鬧非凡,武術、飛叉、舞獅、高蹺等“絕活兒”表演酣暢淋漓,帶領市民游客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入夜,在東麗區“上新”不久的《今夕東麗湖》,在聲光電水的配合下,一場以“海河之子李叔同,天津永遠的驕傲”為核心主題的演出在湖面上緩緩展開。這是天津首個湖岸沉浸大戲,用李叔同傳奇一生的敘事主線,采用 “多視角行浸式” 觀演模式,結合室外實景,打造 “一夢三境” 四幕行浸式輕演藝,讓游客在移步換景中感受李叔同不同人生階段。
除了觀劇,游客們還可以漫步民國風情的“游園津夢”街區,體驗津味文化、隨處都能與NPC(意為非玩家角色,是一種游戲術語)互動解鎖隱藏劇情,帶來多感官沉浸式體驗。
實施津派文藝精品創作計劃,高水平舉辦天津音樂節、戲劇節、相聲春晚等品牌文化活動。豐富提升“當日往返”“周末串門兒”和“長假深度”三大主題產品,推出“河海津韻”30條精品文旅路線,“處處皆是景、主客皆共享”已成為天津獨具特色的文旅新體驗。
“在天津,歷史不是櫥窗里的標本,而是可以偶遇和觸摸的日常。”一位游客在社交媒體中這樣寫。
從“流量”向“留量”轉變之后
SUMMER TRAVEL
“過去,天津在文旅市場上存在感不強,游客大多是‘一日游’或中轉停留。”2022年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本市多個區域經營文旅項目的業內投資人李巖投資了一個生態游樂園。
一晃將近三年,李巖投了一個又一個項目,從游樂到餐飲,從文創到研學……“現在隨著高品質文旅項目的引進、落地,游客停留時間從原來的1.2天延長至2.5天,消費結構也從‘門票經濟’轉向‘體驗經濟’。”李巖介紹說。
原先靠“網紅效應”的文旅產業開始構建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李巖說:“天津的優勢在于文化底蘊深厚,各類資源豐富,未來應進一步強化‘文旅+科技+商業’的融合,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天津文旅的爆發式增長,離不開政策支持和在地文化的創新挖掘。2023年,天津出臺《關于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并設立專項扶持資金,鼓勵文商旅融合項目發展。
與此同時,天津獨特的文化資源——如五大道歷史風貌、楊柳青年畫、相聲曲藝等,正通過現代商業手段煥發新生。
近日,五大道文化旅游區基礎設施提升項目中的“民園1920街區”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開街迎客。改造后的街區串聯起民園廣場與五大道公園兩大城市地標,為百年歷史街區注入全新活力,街區的落成也讓原有商戶們信心倍增,棉里新零售板塊的負責人馬夢妍就是其中一位,2023年棉里咖啡在河北路的先農二期運營,借助旁邊的光明里大樓,光明商店也開張納克,憑借其個性、時尚的文創產品和特色服裝百貨產品吸引了不少受眾。當得知與河北路相鄰的湖南路要改造步行街的消息,馬夢妍和同事們就忙碌了起來,她說:“剛好我們就重新做了一些品牌的整合,同步和步行街一起開街的KLAP KLUB合作了大概100家設計師,就是可以把我們當成一個文創的目的地來打卡,我們就更有信心在這湖南路的位置,能夠把我們的流量跟品牌做得更好。”新店開業一個月的時間,每天客流不斷,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特地來津打卡。
從“低調老城”到“文旅新貴”,天津正以文商旅融合為抓手,重塑城市吸引力。在政策、資本和市場的多重推動下,天津文旅產業能否實現從“爆紅”到“長紅”的跨越?
天津積極構建融合消費新場景,構建鄉村旅游、研學旅游、工業旅游、康養旅游等多元融合產品體系。
實施“天津禮物”計劃,推出國潮、津派等系列旅游伴手禮。
精心打造“跟著演出去旅行”“跟著賽事去旅行”等融合品牌,推動創新融合項目不斷深化。一季度舉辦大型演唱會2場,觀眾1.4萬人,二季度大型演唱會16場次、觀眾預計超45萬人。其中,2025年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吸引超過10萬人次現場參與,帶動周邊住宿、交通、餐飲等相關產業綜合消費增長超6000萬元,售票總量創下國內三日制音樂節消費新紀錄。
郵輪旅游穩步發展,5月1日,皇家加勒比游輪“海洋贊禮號”、東方郵輪“夢想號”和大洋郵輪“芮吉塔號”三艘國際郵輪同時停靠,這是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全面復航以來,首次呈現“三船同靠”的盛況,為地區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5月底,天津國際郵輪母港運營33個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11萬人次。
今年以來
天津博物館的“秦漢文物主題展”
世紀鐘的跨年鐘聲
五大道的鐘樓、海棠、馬車
泰達航母主題公園的煙花無人機大秀
天津歡樂谷的素人NPC歡樂互動
海河邊的燈光秀
天津文旅項目時常掛上熱搜
2025年1-6月
天津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13483.88萬人次
同比增長3.9%
2025年1-6月
全市國內游客旅游花費1437.61億元
同比增長12.1%
游客人均花費1066.17元
同比增長8.0%
楊德進
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我們覺得未來整個天津的文旅項目后勁是比較足的。”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副院長楊德進認為:后勁足不僅僅是現有做了一些更新類的、提質升級的,或者是創新性的一些場景、項目、產品、業態,更多的是天津的文化旅游市場,它是保持著這種高位的帶動效應,好的需求很旺盛,供給側的后勁也在不斷地跟進。
要把人留下,讓他深度體驗,有消費沖動,深度消費。對此楊德進也有著自己的思考:
第一,要強化情緒消費。滿足游客治愈放松的情感需求,實現情感共鳴。
第二,在消費領域要邁向興趣消費。現在興趣消費、圈層消費市場越來越細化,一些專項類的消費,興趣圈的消費越來越多,打動了年輕人或者某個群體。針對不同人群的興趣,建立現實相應的消費場景,提供相應的消費產品。
第三,要把握新一輪的健康身心的消費。目前健康價值、身心療愈價值、康養價值這樣的產品還比較缺少,這些也是大家愿意花更多錢的領域。
第四,要面向成長性消費。攀巖類或者是其他極限體驗類的自我挑戰項目,現在的消費量也越來越大,消費需求越來越強。這里也包含一些親子項目。
從"跳水大爺"的偶然出圈,到系統化構建文旅生態;從依賴傳統資源,到創新驅動全產業鏈升級——天津的實踐表明:文旅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既需要思維的敏銳,更需要長期的定力。
春季,
漫步大理道下看海棠花開爛漫;
夏季,
在海邊戲水玩沙樂享生活;
秋季,
漫步海河邊,吹清涼晚風,看燈火璀璨;
冬季,
縱情冰雪之間,盼新春萬象更新。
一年、四季、12個月、24時
天津總有驚喜等待發現
記者 | 田曉曦
編輯 | 馬媛
配圖綜合 | 天津旅游集團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日報 津云 天津和平 濱海文旅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