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風
前言
他曾是家裝行業的領軍人物,被同行稱作“整裝校長”,是推動整裝模式普及的重要人物,他一手創辦了“靚家居”,把一個家裝品牌做成了覆蓋全國、服務超過55萬家庭的行業標桿。
但誰也沒想到,2025年7月17日,這位靚家居的創始人曾育周,在廣州墜樓身亡,沒有任何預兆,沒有公開說明原因,消息傳出后,業界一片震驚。
更令人措手不及的是,僅僅過了一天,7月18日,靚家居突然發布停業通知,公司官網也同步關閉,這家運營了二十多年、員工眾多、客戶遍布各地的公司,就這樣在幾小時內徹底停擺。
那天早上,還有裝修工人在客戶家中施工;到了下午,不少人就接到門店撤場的電話,一些家庭的裝修工程還沒完工,有些剛交完定金,甚至還沒開工,客戶一頭霧水,門店員工也一臉茫然。
這一切發生得太突然,創始人突然離世,公司立刻關門,所有相關業務一夜之間歸零,曾經的輝煌就像手里的沙,沒有任何收尾的機會。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大廈在一夜間傾倒
7月18日,對無數人來說是普通的一天,對靚家居的業主們而言,卻是夢想坍塌的開始,上午,裝修師傅還在家里敲敲打打。
下午,他們就接到了撤場的通知,匆匆收拾工具,留下一個未完工的工地和滿臉錯愕的業主,緊接著,靚家居員工的電話打來通知:公司停業了。
大家瘋了一樣趕往靚家居的門店,看到的卻是一群同樣茫然的員工,他們甚至比業主更懵,前一秒還在鏡頭前奮力直播帶貨,下一秒就被告知已經失業,自己的工資和提成還不知道去哪討要。
第二天,靚家居官網徹底打不開了,頁面上只有一行冰冷的系統提示,一個創立20多年、門店遍布全國的企業,就這樣在所有人的視野里,憑空消失了。
這一切的開端,就是7月17日,靚家居創始人兼董事長曾育周,從廣州一棟寫字樓墜亡,消息很快被警方證實,排除了他殺,但關于他為何走上絕路,卻留下了巨大的謎團。
曾經的商業帝國
回看曾育周和他的靚家居,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典型的草根逆襲和行業顛覆的故事,他曾是這個領域的“教父”級人物,被圈內人尊稱為“整裝校長”。
01年,曾育周在廣州開出第一家建材超市,名字起得很有意思,叫“靚家居”,一個“靚”字,讓人想到了“靚仔”,既有廣東話里“漂亮、美好”的含義,也藏著他想做“整體家居”的野心。
他天生就不是個安分守己的生意人,當所有同行都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時,2003年的他就已經玩起了“小區營銷”,帶著團隊主動殺進一個個樓盤,把生意做到了業主家門口,這種打法,在當時聞所未聞。
真正的顛覆發生在幾年后,那時的家裝行業,報價單又長又復雜,處處是坑,消費者防不勝防,于是,曾育周在國內第一個推出了“388元/平方米”的裝修套餐。
這招徹底打亂了行業的游戲規則,它把一筆糊涂賬變成了一道小學生的數學題,用極致的透明化,給了傳統裝修公司一記響亮的耳光。
2009年,他甚至砍掉了部分很賺錢的品牌代理業務,只為了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打磨裝修套餐上,這種魄力,不是誰都有的。
有了清晰的模式和創始人的狠勁,靚家居的崛起之路勢不可擋,從最初的毛坯房套餐,到后來延伸至精裝房升級和舊房翻新,靚家居幾乎踩準了市場的每一個節點。
它的發展也從單打獨斗,變成了巨頭間的合縱連橫,到了2015年,靚家居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它先后和天貓、保利、蘇寧這些不同領域的巨頭牽手,把家裝生意和電商、地產、家電賣場深度捆綁。
想象一下,你在蘇寧買完家電,旁邊就是靚家居的門店,可以直接為你設計全屋方案,這種場景的打通,讓它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客流。
資本也聞風而至,2017年和2018年,靚家居接連拿下天使輪和A輪融資,有了資本的加持,擴張的步伐邁得更大了,到2022年底,全國門店數量已經達到160家。
曾育周本人,更是將這種擴張發揮到了極致,2019年數據顯示,他名下關聯的企業有兩百多家,這是一個龐大、復雜,且幾乎所有神經末梢都與他一人相連的商業帝國。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前一天還在行業峰會上暢談藍圖的領軍人物,第二天會選擇用最慘烈的方式,親手終結自己一手打造的帝國。
企業突然死亡,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并將部分原因歸咎于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
這確實是事實的一部分,房地產是家裝行業的上游,河水枯了,下游的船自然難行,但對于靚家居這艘大船來說,真正的危機或許早已在內部醞釀。
一位跟靚家居合作多年的分包商經理,就敏銳地察覺到了危險的信號,他說,以前靚家居的回款周期很準時,但后來,這個周期被悄悄拉長,變成了一個月,然后是40天,甚至拖到半年。
對于靠現金流活命的工程隊來說,這就是最要命的警報,這位經理早就盤算著,結清手頭的款項就立刻收手不干了,他只是沒想到,船沉得這么快,連最后逃生的機會都沒給他。
付款周期的無限拉長,就是四個字:資金鏈斷了,這艘外表光鮮的巨輪,內部的燃料早已耗盡,全靠著慣性在海上漂著,直到創始人的縱身一躍,才讓所有人看清了它早已千瘡百孔的真相。
誰來收拾這一地雞毛?
創始人的離去,留下的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和無數破碎的家庭,在靚家居的維權群里,每一個ID背后都是一個欲哭無淚的業主。
有人簽了15萬的合同,因為銷售說有“國補”優惠,必須一次性付清材料款,開工前就交了14萬,如今,新房還是個水泥殼子,錢卻打了水漂。
還有人今年三月簽的合同,拖到五月才慢悠悠開工,同樣被以各種理由催著提前付清了十幾萬的全款,他們以為付清了錢就能安心,沒想到等來的是停工的消息。
這些業主們,少則幾萬,多則數十萬的預付款,都隨著公司的倒閉化為泡影,他們是這場災難里最無辜,也最無助的群體。
供應商和分包商的日子同樣難過,他們在靚家居總部門口拉起橫幅,卻只能對著緊閉的大門吶喊,官方能做的,也只是建議他們去登記信息,然后走漫長的法律程序。
根據破產清算的規則,公司賬上如果還有錢,清償順序是這樣的:先是員工的工資社保,然后是銀行等有抵押的債權人,最后才輪到供應商和普通消費者。
這意味著,業主們排在隊伍的末尾,能拿回多少,甚至能不能拿回,都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網上有人同情曾育周,說他至少沒有像別的老板一樣卷款跑路,還算有“擔當”,但這份所謂的“擔當”,在那些掏空積蓄、背上貸款,卻只換來一個爛尾工地的業主面前,顯得何其蒼白和無力。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