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至上的時代,有人一夜成名,也有人迅速銷聲匿跡。
郭有才憑借獨特的直播風格和懷舊的歌曲翻唱,迅速走紅,站在了流量的巔峰。
那時候的他風光無限,直播間里的打賞彈幕,幾乎要把屏幕占滿。
可如今,他賣9.9元的襪子都要苦等半小時才有人下單。
他用三個月時間,把“流量泡沫”玩成了現(xiàn)實版蹦極。
曾經(jīng)的輝煌似乎都成了遙遠的過去,那么是什么原因讓他從云端跌落?
從草根一夜爆火
你敢信嗎?這個在燒烤店揮汗如雨的男人,曾被百萬粉絲圍得水泄不通,直播間的打賞特效甚至能把屏幕燒穿。
他叫郭有才,短視頻平臺“現(xiàn)象級”的網(wǎng)紅。
而他起初不過是菏澤街頭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主播。
據(jù)他自己所說,1999年,他出生在菏澤的一個農(nóng)村里,10歲沒了媽,13歲就輟學。
為了生存,他曾修電器、站洗浴中心前臺,擺地攤時被城管追著跑,開了兩次餐館,可都賠得底朝天。
郭有才的起點,低到塵埃里。
可誰也沒料到,2024年5月,一首《諾言》把他捧上了天。
沒有花里胡哨的技巧,就靠扯著嗓子唱,配上農(nóng)村土坯房和昏黃濾鏡,倒戳中了不少70后的心事。
單條視頻點贊320萬,9天漲粉超千萬,這速度,連明星都得咋舌。
之前他在菏澤街頭直播,三天見不著一個人。
火了之后呢?直播間在線人數(shù)從十幾萬沖到100多萬,商演代言踏破門檻,出門跟明星似的,粉絲追著要簽名。
菏澤文旅局也趕緊湊過來,聘他當推薦官,借著他的熱度,當?shù)鼐坡糜唵沃苯臃?倍。那會兒,誰都覺得這小子從泥里爬出來,要一步登天了。
可細想想,這流量來得也太蹊蹺了。
一個沒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輟學少年,憑一首老歌爆火,到底是真本事,還是碰巧踩中了流量?誰也說不準。反正那會兒的郭有才,是真風光。
只是誰也沒料到,這風光背后,早藏著一個說塌就塌的窟窿。
說塌就塌
2024年5月下旬,郭有才正風光呢,雷就一個個炸了。
先是有人扒出來,他根本不是啥窮小子,反而在2023年曾注冊過一家300萬的傳媒公司,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老板。
不僅如此,他還做賊心虛,在爆火前把公司偷偷注銷了。
要知道,郭有才之前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家境貧寒,直播的路子走的也是回憶農(nóng)村。
這事兒一出來,網(wǎng)友炸了:合著我們心疼的“草根”,是個藏著公司的老板?
流量時代,大家最恨的就是被騙。粉絲們本就怒火中燒,已經(jīng)到了脫粉的邊緣。
可郭有才還不消停,這邊人設剛被扒,那邊嘴巴又惹了禍。
直播時他冒出的那句“不上班行嗎,你養(yǎng)我啊”,聽著像玩笑,可架不住有人當真。
尤其是學生家長,直接炸毛:“這不是教孩子偷懶嗎?我們累死累活供學,他倒好,教人不上班?”
更要命的是版權那檔子事。他唱火的《諾言》,根本沒經(jīng)過原作者同意,就靠這個賺打賞。原作者一紙訴狀遞上去,說他這是明著搶錢。
你想啊,人家寫首歌多不容易,憑啥你拿來賺錢還不打招呼?
個人的麻煩還沒理順,連帶菏澤的熱鬧也變了味。
菏澤文旅請他當推薦官,本來是好事,他卻連菏澤南站的秩序都沒搞好。
結果全國主播都涌過來。有扮哪吒的,有跳熱舞的,亂糟糟跟廟會似的,附近學校的孩子上課都聽著唱歌,放學更是堵得家長罵街。
這哪是推廣文旅,分明是添亂。
說到底,郭有才這次爆紅就是虛的。人設是編的,言論沒分寸,連賺錢的路子都踩了紅線,再加上一群蹭流量的瞎起哄,不塌才怪。
一開始大家還盼著他能挺過去,可看這架勢,窟窿是越捅越大了。
流量退潮后
2024年5月20日,菏澤南站以“保障中高考考生”為由發(fā)布公告,永久取消文娛活動。兩天后,郭有才也宣布停播三天“學習整頓”。
可停播整頓再開時,屏幕前稀稀拉拉沒幾個人,以前刷火箭的粉絲不見了,連賣9.9元的襪子都得吆喝半小時才有人下單。
想轉型帶貨吧,粉絲又不買賬:“你不是說要好好唱歌嗎?怎么一門心思圈錢了?”銷售額慘到讓人心疼。
直播間不行了,他挪到了國花博覽園。
這邊倒是管得嚴,執(zhí)法人員天天盯著,低俗主播被趕走了。
取消文娛活動前,郭有才白天在園子里唱歌,晚上回自家燒烤店忙活,連烤腰子,都有一群網(wǎng)紅圍著拍,感覺還不錯。
可縱使國花博覽園很大,聚集而來的主播們還是搞得周邊交通又堵成一鍋粥,居民怨聲載道:“以前清凈日子過慣了,現(xiàn)在連吃口燒烤都不得安生。”
更糟的是,他自己把“草根”的牌子砸了。
被爆虛假人設后,2025年1月,就有人拿出曾經(jīng)拍到的他開著勞斯萊斯的照片,還表示他曾給朋友送了輛30萬的特斯拉。
網(wǎng)友一看就急了:“之前哭窮說自己不容易,轉頭就買豪車?這不是耍我們玩嗎?”
他也想過自救。試著寫原創(chuàng)歌曲,結果沒幾個人聽;
轉頭搞文旅直播,帶大家看風景,直播間來的人更少了。
觀眾直接吐槽:“還不如你以前唱《諾言》呢,賣風景還沒賣慘好看。”折騰來折騰去,好像怎么都不對路。
說到底,流量這東西太脆了。來得時候擋都擋不住,可一旦沒了新鮮感,再加上之前攢下的差評,想站穩(wěn)腳比登天還難。
能站住腳的從來不是流量
郭有才這一路,活脫脫給流量時代上了課。
從9天漲粉千萬到守著燒烤攤吆喝,從“日入百萬”到賣襪子等半小時。
這落差不是偶然,靠編人設、蹭熱度、踩紅線堆起來的熱鬧,本就像吹大的肥皂泡,碰一下就破。
菏澤文旅也算吃了大虧。當初借著郭有才的熱度,酒旅訂單翻了幾番,以為撿到寶,結果他一涼,訂單直接跌了近一半。
這就說明,靠單個人撐不起一座城的文旅,就像建在沙堆上的房子,風一吹就塌。
真正能留住人的,是干凈的街道、實在的服務,不是一時的網(wǎng)紅熱鬧。
現(xiàn)在行業(yè)也學乖了。平臺開始限制“素人速成”,不再盲目推那些沒根基的流量。
為啥?因為郭有才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張同學、諾米,火的時候人人追,涼的時候沒人理。
說到底,沒有真本事可吃不了長久飯,一個文藝工作者,要么是有過硬的才藝,要么是有扎實的產(chǎn)品,光靠流量催出來的名氣,根本撐不了多久。
郭有才自己也說過:“沒有永恒的舞臺,也沒有常青的樹。”這話倒是實在。
流量退了不可怕,怕的是一開始就沒打算靠自己。
你看那些能長久走下去的,要么像手藝人有能流傳百年的老手藝,要么像認真做產(chǎn)品的商家,靠的都是實打實的東西。
一時的吆喝,可賺不到一世的錢財。
所以啊,郭有才的故事不是結束,是提醒。
不管是做網(wǎng)紅、干事業(yè),還是過日子,別總想著走捷徑、碰運氣。
流量能帶你上高臺,但能讓你站穩(wěn)的,永遠是真實的底色、肯干的勁頭,還有不跑偏的價值觀。
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