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深汕工廠下線——車型是其高端子品牌仰望的旗艦轎車U7。這一事件并不僅僅是一個產量節點,更昭示出比亞迪在“量產體系”基礎上正加速向“品牌溢價”進階。
1. 產能++高端:不只是數字增長
·半年銷量數據: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國內銷量211.3萬輛,同比增長31.5%;海外銷量飆升至47.2萬輛,同比增長128.5%。
·下線車型選擇U7:作為“超級四電旗艦轎車”,仰望U7具備云輦?Z主動懸架、四輪驅動、百公里2.9秒(純電版)等極致參數,代表的是品牌形象升級。
兩組數據同步傳遞出一個信號:比亞迪不僅是“銷量冠軍”,還在積極打造高端身份。
2. 從「量」到「質」,比亞迪的雙軌戰略
仰望U7延伸的是“極致產品打法”:1086?kW功率、云輦?Z底盤控制、DiPilot?700輔助駕駛。背后是e?平臺、LFP大電池、四電獨立驅動等科技鋪墊。
高端不只是配置,還要有品牌認同、服務體驗、圈層傳播。目前仰望用戶包括潘展樂、創業者、名導演等,構成一種“朋友圈文化”,對高端車企而言,這是一個較實在的路徑。
3. 海外挑戰仍未緩解
雖然海外半年銷量增長超128%,但平疊增長并不意味著高端傳奇能復制海外成功。相比“量級選手”,高端車型在海外還面臨信任門檻、政策適配、售后體系薄弱等問題。
總銷量550萬輛的年度目標中,海外銷量目標80萬輛,這背后是高端向上的長期押注。
4. 深汕工廠:效率的象征,亦是起點
深汕工廠采用“工廠—港口”一體導出鏈,支撐超300萬輛在8個月內交付。這種規模支撐為高端車提供了堅實后盾。但規模越大,問題越明顯:比如高端車型的個性化需求如何在效率流水線上落地?這將是考驗。
5. 更深層的思考:比亞迪的“二次起跑”與風險警示
傳統汽車廠商多靠產能和規模取勝,但比亞迪的路徑另辟蹊徑:通過技術整合、垂直化控制、生態協同,不斷拓寬矩陣邊界。但每一次出海、每一次“從量到質”,都可能遭遇反壟斷、貿易壁壘、本地化適配弱等阻礙。
如果把這次1300萬輛下線比作“第一跑道”,那么品牌高端化、海外本地化與服務體系建設,就是“第二跑道”的起點。
比亞迪快速攀升數量,是“中國智能制造”的證明。彰顯了中國智造的新實力。將旗艦轎車U7作為里程碑車型則是“品牌野心”的宣言。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高速發展后是否還能穩住高端形象?高端選項能否被更多用戶接受?海外高端之路是否順暢?這一切,將決定比亞迪是否具有從量產巨頭邁向全球豪華車品牌的潛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