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巴士開進社區;超聲檢查也能 “走街串巷”;床邊做心電,診斷 “云完成”……7 月 18 日,江蘇省腫瘤醫院成立遠程超聲診療中心,一批移動醫療高科技亮相。
“移動篩查車隊” 開進社區
在櫻駝花園社區中心,超聲機器人移動篩查車、乳腺超聲篩查車和和CT 移動篩查車組成的 “移動篩查車隊” 吸引了眾多居民排隊檢查。“以前進醫院做 CT來回奔波不方便,現在 CT 檢查車直接開到社區門口,太方便了!” 。76 歲的老劉剛做完檢查,就掏出手機給女兒發去消息。
這輛特殊的 “CT 巴士” 里設有兩個功能區:一側是檢查間,另一側是讀片間。登記信息后,老劉躺上檢查床,醫生移步至隔壁操作。隨著設備啟動,僅 2 分鐘,清晰的影像就出現在讀片間的屏幕上,這些數據實時傳回江蘇省腫瘤醫院。
多學科專家團隊隔空 “指揮”
在江蘇省腫瘤醫院遠程診療中心,由影像中心、超聲科和乳腺外科專家組成的多學科團隊正通過 5G 網絡與三輛篩查車實時聯動,開展遠程診療服務。
影像中心祝因蘇主任專注地盯著屏幕,快速分析實時傳回的 CT 影像。“CT車篩查效率很高,一個上午能完成 70 多例胸部 CT 檢查。近期篩查中發現一個左肺混合磨玻璃結節,判斷為早期肺癌病例,及時手術治愈率能達到 90%,腫瘤的早篩、早診、早治非常關鍵。”
超聲科張婷主任正嫻熟地操控著篩查車內的機器人手臂給李女士做甲狀腺檢查。屏幕另一端,李女士緊張地等待著檢查結果。“是良性結節,每年復查一次即可。” 張主任的明確診斷讓李女士如釋重負:“終于確診了,在家門口就能看專家,真是太方便了!”
張婷主任在醫院遠程操作超聲機器人
遠程操作的超聲機器人在社區為群眾做甲狀腺篩查
口袋里的 “移動診室”,超聲檢查能 “走街串巷”
除了移動篩查車隊,醫院還啟用了掌上超聲。巴掌大的設備,讓超聲檢查掙脫診室束縛,可以跟著醫生 “走街串巷”。這個被譽為 “超聲視診器” 的掌上超聲不簡單——全身淺表器官、腹部臟器、血管等多部位檢查一鍵切換。它更突破場地限制:基層診臺、山區炕頭、居民沙發,都能變身為檢查點。搭載的 5G 系統還支持遠程會診,基層醫生遇疑難病例時,一鍵就能連線三甲專家遠程會診。
床邊做心電,診斷 “云完成”
“不用挪到檢查室,專家線上會診,太及時了!” 患者小云家屬點贊的,是江蘇省腫瘤醫院新上線的 “院內聯” 遠程心電診斷系統。小云突發心慌時,醫生推來移動心電車,貼好電極片后,心電波形實時傳至心電診斷中心。3 分鐘左右專家就判斷為快速型心律失常,臨床醫生隨即調整用藥,半小時后癥狀緩解。這套系統通過移動終端銜接院內網絡,實現 “患者不動數據動”,最快 5 分鐘完成檢查診斷。“對術后以及臥床患者,減少搬動就是降低風險。” 放療科劉雅恬副主任醫師介紹,腫瘤治療可能出現心臟毒性,實時監測至關重要。遠程診斷系統讓緊急檢查響應時間明顯縮短,為患者救治搶占先機。
延伸閱讀:移動醫療“組合拳”的深度賦能
江蘇省腫瘤醫院宋寧宏院長表示,作為江蘇省癌癥中心和高水平醫院,推動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區域腫瘤防治能力是醫院的重要使命。醫院通過“三鄉行”“醫聯體”“專科聯盟”“遠程協作網”等項目,以CT移動篩查車、智能超聲設備等為載體,將先進診療技術覆蓋江蘇全域并輻射周邊地區,構建起三級醫院與基層醫療的高效協同網絡。
移動醫療車隊不僅打造了“行走的醫院”,更成為基層能力提升的“移動培訓站”。在開展腫瘤早篩的同時,一方面為基層醫生提供實時技術支持和規范化操作指導,另一方面讓群眾在家門口即可獲得權威的防治知識和三甲醫院的多學科聯合診療服務。宋院長說,醫院還將依托健康管理中心和省癌癥中心辦公室,為可疑病例的治療和康復指導建立綠色通道,實現腫瘤 “防 - 篩 - 診 - 治 - 康” 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