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抗戰微短劇,不能以不符合實際、違背常識的方式博眼球。
▲資料圖:近年來,微短劇創作引發市場關注。圖/IC photo
文| 李康尼
據財聯社報道,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發布關于抗戰題材微短劇的管理提示,要求加強內容審核把關,杜絕抗戰題材微短劇懸浮設定、幼稚劇情、偽主題創作等不正之風,防止在涉抗戰微短劇中出現低級紅高級黑。
管理提示指出,要避免將現代技術手段和知識技能粗暴嫁接到真實抗戰場景,避免主角個人能力超強的懸浮設定,避免出現違背軍事常識的“奇功”“神技”,摒棄“我方超人化、敵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劇情,摒棄將家國敘事矮化為個人復仇的偽主題創作,杜絕缺乏歷史邏輯的弘揚民族大義主題的創作模式。
近些年,微短劇行業發展方興未艾。《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微短劇的用戶規模達6.62億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抗戰題材的微短劇作品也隨之增多。當下發布相關管理提示,無疑正當其時、極為必要。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當下,以微短劇的形式創作推出抗戰題材文藝作品,本身是一種形式創新。類似形式可以讓這一主題觸達廣泛受眾,特別是引導更多年輕人近距離感受偉大抗戰精神,以小切口撫觸那段激蕩歷史中的細節。
然而,微短劇本身具有人物關系簡單、敘事跳躍性強,情節注重快節奏、強沖擊和多重反轉等普遍“基因”。一些創作者為了吸引流量、設置“爽點”,還會罔顧基本史實,以不符合實際、違背常識的方式博眼球,敘事邏輯也完全經不起推敲。如此“戲說”,顯然有失對抗戰記憶應有的尊重與敬畏。
就拿設定個人能力超強的主角“人設”、動輒出現“奇功”“神技”等有違軍事常識的情況來說,如此嚴重的敘事失真,不僅會讓人們對歷史的理解產生偏差,更會誘發低級紅高級黑等不良現象。
要知道,抗戰絕不是如個別影視劇中所呈現的那般,靠主角的“離譜人設”贏得了相關戰斗的勝利。那些曾經的民族苦難不該在“神劇”套路中被消解,那些艱難險阻也不該被輕描淡寫地無視。
抗戰精神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我們在民族危亡之際選擇了團結一致,在歷史的至暗時刻選擇了正確的道路。走在抗戰前列的無數軍民,并沒有什么超能力,而是用普通人的血肉之軀在頑強抗爭。
因此,如果微短劇創作一味“為反轉而反轉”,設置懸浮、幼稚劇情,假借抗戰題材進行偽主題創作,無疑消解了歷史的嚴肅性,更不利于在全社會弘揚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風氣。
如今,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于抗戰題材微短劇的管理提示,要求微短劇行業市場主體要落實播出、制作、宣發的主體責任,加強內容審核把關,也是對相關從業者的及時提醒和規范:抗戰題材需要被尊重、正視、用心挖掘,夸大、懸浮等“流量密碼”絕不該被植入這一主題中。
撰稿 / 李康尼(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王心
歡迎投稿: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并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后支付稿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